历史

27、援助(1/2)

    在苏俄入侵远东之后,财政部长王正廷就作为北京方面的特使,前往欧洲寻求帮助。

    李海顿专门在霍夫堡皇宫接见了王正廷一行。说实在的,苏俄首先发起进攻是他没有想到的,这个世界早已经被他搅得乱七八糟,远离了另一个时空的历史。不过历史的发展总有其规律可循,现在的世界局势只不过是由于英国的衰落进而演变成了德美争霸,美国人过早地站到了前台,而德奥联盟所控制的欧洲大陆却想主导世界,竭力想把美国人排除在世界事务之外。

    由于中国同德奥同盟形成的准同盟关系,美国人为了维持亚洲地区的力量平衡转而支持日本,这与冷战时期的形态很象。唯一令李海顿感到意外的是,美国居然放弃了反g立场,为了牵制德奥,甚至开始大力扶持苏俄。

    看来为了自己的利益,什么意识形态之类的争执都会成为鬼话。

    从地缘关系上来说,中国的强大确实极不利于俄、日,如果中国崛起,苏俄就永远别想要再得到远东、而且随着中国的国力不断增强,日本的生存空间也必然受到压制,除非日本人放弃目前得到的一切,放弃争霸大陆的野心,才有可能与中国和平相处。

    所以,日本人更急于打断中国的崛起进程。

    但苏俄首先冲到了前面,是让李海顿判断错误的地方,看来“专政”国家的行事方式确实不能以常理度之。

    由于日本人也卷了进来,为了应对战争,北洋政府计划把陆军扩充到350万,但每年国内的步枪产量只有60万,这些装备需要德奥的支援。几十万件轻武器并不是太大的问题。但飞机、坦克、汽车、大炮等重型装备,特别是与军工有关的相关工厂设备的援助却需要数十亿甚至上百亿克朗的资金,这让李海顿感到有些为难。

    他还是需要把德国人也拉下水。

    远东的战争实际上是欧洲势力与美国势力碰撞的结果,如果失去中国,德奥只能退出远东,势力范围被压缩在欧洲的北非。从长远的发展来看。必然会在竞争中败给美英一系的海洋国家同盟。

    这是德奥最不愿看到的结果。

    问题是德国,德国皇帝对于国家政策的影响力可没有奥匈皇帝那么大,不过财政大臣奥格斯堡、帝国银行集团总裁沙赫特,鲁尔矿业集团的艾米尔.寇道夫,钢铁巨头弗里茨蒂森和艾伯特.伏格勒等财团巨头都支持向中国提供援助,在这十几年里,德国的这些工业巨头们已经在中国有着巨大的利益。军火大王克虏伯?冯?波伦一哈尔巴赫更是在积极地游说国会通过一项对中国的援助法案。

    在军队方面,鲁登道夫元帅和海军总司令雷德尔表达了积极干预的态度,但陆军大臣勃洛姆堡却不愿过去掺和到远东的事务之中。

    在李海顿的游说下。德国方面同意向中国提供一笔6亿马克的无息贷款,并同意中国政府在德国发行不超过20亿马克的政府债券。而奥匈方面决定向北京提供首笔10亿克朗的无息借款,用于在奥匈购买军备物资,同时维也纳银行财团承揽了替中国政府在欧洲发行50亿克朗的战争债券的业务,并由银行团出资6亿克朗,认购了首批债券。

    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