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

9.曹氏小儿(1/2)

    顾淮戴着一副皮手套,小半个时辰后,他搁弓取下手套,小嫩手掌上横亘出一条透着血丝的红肿,婢女日常心疼,赶紧凑上来给他敷药包扎。

    顾淮不以为意,包完后捡起榻几上的毛笔,继续写信。

    信纸是张氏给他选的胶东五色花笺,纸质柔软,淡淡芳香扑鼻,顾淮写得一手漂亮的行楷,是上一世所学,也是他唯一能够拿得出手的长处。字如行云流水,内容却似裹脚长布,鸡毛蒜皮的小事写了一堆。顾淮认真写完,张德便拿过来,加上婢女备注的顾淮身量体长变化,一并封漆,出去嘱人交送驿站。

    顾淮忙活许久,一身懒筋绷得发疼,没骨头似的往后一靠,望天发呆。

    他胡思乱想着:萧珏难不成打到人老家去了吗?

    陆攸之与五郎跨院进来时,看到的便是貌美小郎斜倚竹榻,婢女捶腿松肩,一派悠然自若的享受之态。

    五郎垂下眼睛。

    陆攸之白衣出尘不染,衣料华贵,装扮精致,他只消一眼,便分辨出顾淮所穿又是有钱难买的番邦贡物。他微勾唇角,叫了一声‘淮小郎’。

    顾淮正躺得舒服昏昏欲睡,闻言睁眼,不太情愿地坐起身来。

    “陆长史,有事吗?”

    这个陆攸之明显更亲近五郎,对他爱答不理,他本就不是主动的性子,也并不在意,他心里只有萧珏。想着都是在老板底下讨生活的,没必要捧着对方。

    他见五郎穿着一身陆攸之送的锦衣,他也得了一套同款,不过婢女嫌弃衣料不好,直接给压箱底去了。不过是套衣服,顾淮也没在意。

    陆攸之悠悠然从袖中掏出一张帖子递来,“这是王道长给你写的入学书,嘱你八月初十上明观受教。学观一旬一日假,刺史大人让你收拾好行李,八月初九与四郎五郎一并上习家池。”

    顾淮皱着眉头接过来。

    五郎忽的抬头,死死盯住帖子,脸色有些发白。

    出了院子后,陆攸之摸了摸五郎的头发,感叹道:“王道长很看重淮小郎啊,襄阳多少士族挤破门去求王道长收族中孙儿入学,加上你们三位小郎,王公勉强才收了二十来个,其中只有淮小郎一人得了他亲手写的入学书,刺史大人都感到惊讶呢。”

    五郎沉默片刻,皱眉天真稚嫩地说道:“可是淮兄一点都不爱读书……”

    陆攸之笑了笑:“有王公教导,朽木也可成材,更何况淮小郎天资秀朗,并非顽愚。”

    等张德送信回来,顾淮将事一说,问他,“明观在哪儿?”

    即使知道顾淮厌学,张德还是为王渊对小郎的看重而感到欣喜:“明观是将军同襄阳士族为王道长新起的道馆,并作学观,在离襄阳城十五里远的习家池。”张德瞄了眼一脸不乐意的顾淮,转动眼珠,道:“小郎不知,习家池原是汉时襄阳侯所建郊野之园,背靠白马山,南望汉水,引泉为池,环以高楼水榭,风景清幽,不逊江南园林。”

    顾淮点头,又问道:“可以不住在观里吗?”

    张德迟疑:“这……奴不知。”

    “既然没特意说,那就是可以的。”顾淮自作主张,吩咐下去,“不用给我收拾行李,我放了学,每天还回太守府住。”等了萧珏这么久,没道理在人快回来的时候放弃,一住十天,黄花菜都凉了。

    张德微张嘴,王道长何等人物,别的小郎巴不得多与之亲近,有机会在观里同住,谁肯回家?可张德做不了主,与婢女们万古同忧,望着顾淮。

    八月初十,天还未亮,清冷的晨风吹进襄阳城。

    顾淮在马车内边打哈欠边哆嗦,困得慌却睡不着的滋味令他心情烦闷,往嘴里连塞了十几颗蜜橄榄才稍稍平静。想到睡到自然醒的日子可能一去不回,顾淮又沉痛地吃了一嘴梨糕。

    太守府护卫拿着令牌过两道城门转郊道,匆匆护送顾淮上习家池。

    对于他不肯住学观的行径,萧珩十分不满,奈何王渊吃错了药似的纵容,随他破例走读。

    顾淮承王渊这份体贴之情,特意摸黑起早来上课,另一方面也是为了先占个安静的犄角旮旯。谁料他错估了学子们的热情,等他吭哧吭哧由张德搀扶着爬了数百层台阶来到学堂门口,见里边灯火通明,二十来个少年跪坐在位子上,有的在读书,有的在讨论。士族们精挑细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