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
啃文学网 > 历史军事 > 信陵公子 > 第四十八章 魏国之失

第四十八章 魏国之失(2/2)

毫不含糊,小脸一扬道:“无忌愿领杖责!”

    魏王心中暗叹一口气,道:“寡人先罚你在府中禁足三个月,深自反省!”

    听到魏王如此重重拿起,轻轻放下,太子和无忌心中都是一松。

    谁知魏王又道:“还有你的杖责,权且记下。把你说的那个范雎,带进宫来给寡人见见。如果名不副实,不但还要砍了他,你的杖责也要加倍打了!”

    太子和无忌心又悬了起来。现在成败可就系在范雎自己身上,输了可是人头落地。连带无忌挨上四十杖,以他的小小年纪,恐怕承受不起。但事已至此,唯有一拼,还好无忌深信范雎之能。至于太子,因为此前按范雎所教,成功说服魏齐,倒也有几分信心。

    无忌料到今日下来,必定生死,所以早让范雎和郑安平藏在自己车中,候在宫外。如果事情顺利,可能要入宫见驾;万一事情不妙,就立刻乘车出城。

    当下魏王传命,急召范雎入宫。内侍领了王命,火速召人去了。

    一时内侍回来,身后跟着范雎。只见他大袖飘飘,虽然身着布衣,也自有儒雅俊逸之气,望着王宫大殿,昂首而行。

    魏王看范雎最多不过二十上下,料他纵然有些学问,只怕见识也不够。想想两个儿子都因为他犯了大错,心中就先有几分不悦。

    待范雎见了礼,魏王冷冷盯了他半天,开口道:“听说你有些学问?”

    范雎不慌不忙,答道:“世间学问万种,不知大王问的是哪一种?”

    魏王冷笑道:“就说说你知道的。”

    范雎昂首道:“范雎上知天文,下知地理,中知列国兴衰!”

    “小小年纪,大言不惭!”一旁座中的芒卯忍不住斥道。

    范雎笑道:“是否大言,但凭大王垂问。”

    这话倒激起了魏王的争胜之心。他思索了一番,道:“不需你说完列国兴衰,就说说百年来我魏国之失吧。”

    范雎不假思索,张口便道:“魏国之失,其失有二。一为失才,孙膑、卫鞅之事,人所共知,无需范雎在此多言。”

    魏王冷冷道:“这已是老生常谈了。说你的二吧!”

    范雎继续道:“二为失势。当年文侯武侯时,魏国定都安邑。左揽西河、上郡,对秦国呈威压之势;右拥大梁、河内,对齐国呈阻遏之势。若此时我大魏继续以精兵强将西进,将秦人一路驱赶至西戎、义渠,则可坐拥关中,以为王霸之资。于东则据守河内,联络赵、燕、楚三国,使齐国不能妄动。如此二势俱成,魏国自此可高枕无忧,进而宰割天下!”

    魏王不悦道:“你的意思,是当初惠王迁都大梁错了?”

    “大错而特错!”范雎斩钉截铁道,“惠王迁都大梁,无非想使泗上十二诸侯臣服。然而有强齐在侧,不能速胜。因此却使河西实力大减,失去威压之势,给秦国以可乘之机。等秦国变法而强,反夺我之河西。从此魏国只能困在齐、赵、秦、韩、楚五国之中,处四战之地,却无险可守,岂非大错而特错?”

    面对范雎雄辩滔滔,魏王竟一时语塞,连忙望向芒卯。

    芒卯会意,起身道:“范雎所言,只是口舌之论罢了!当初我魏国定都安邑,却被韩国的上党隔断,跟大梁、河内分开,仅靠一道狭地相连。若不迁都大梁,一旦有变,便会被齐、赵、韩、楚四国瓜分大梁河内的膏腴之地,岂不因小失大?”

    范雎从容答道:“可以我之大梁换韩国之上党,如此东西相顾,可保无忧。”

    “笑话!”芒卯喝道,“大梁地处中州,乃是东西南北要道,繁华已久。上党却尽是些崎岖山地,物乏民贫,怎可以之换我大梁?”

    范雎笑道:“大梁虽富,却不可守。上党虽贫,却是天下锁钥!”

    芒卯却不再多辩,只拱手对魏王道:“范雎此人,尽是腐儒怪论,请我王明察!”

    魏王摆摆手,道:“罢了。所谓贤才,不过如此。看你确有几分口舌之利,就到须贾大夫那里跟着历练吧!”转头又对无忌道,“你的杖责暂且免了。回去闭门思过,日后举荐,务必慎重!”说罢大袖一挥,吩咐散朝。

    无忌看看范雎,两人眼中都是失望之色。太子倒是原本就觉得范雎言过其实,如此结果,也算满意。

    一旁的魏齐却是心中暗喜:范雎未能得到魏王赏识,算是少了一个可能的威胁;而且又被丢到须贾手下,日后还不是在自己掌握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