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
啃文学网 > 历史军事 > 九洲风雷 > 第六十一章

第六十一章(2/2)

我说说吧。”周子坤一下子对盐政动了好奇心。陈孝天笑着摆摆手,道:“一时半会儿也说不详细,咱又不贩盐,你了解那么清楚干吗?”陈孝天不想讲,不仅是盐法盐政太过复杂,更因为有些话不便宜多说。大清立国之初,沿袭了前明的引盐制。盐商要向朝廷交给大批钱粮方可得到张张“盐引”;按规定,一引就是四百斤,之后就可以在朝廷指定的地区内销盐了,这个区域被称之为“引岸”。盐商每年先向朝廷交定额的盐课也就是盐税后,便在自己的引岸里售盐,售盐所得再扣除预先交纳的盐课,便是盐商的收入。这种zhuān mài特权为世袭制,子子孙孙都可享受。由于盐商们凭“引”垄断了盐市,只要官盐销路畅通,那成堆的银子就算到手了。至康乾年间,国势昌盛,大清人口近四亿,盐的年销量也随之猛增,本己腰缠万贯的盐商们这下更是富可敌国了。

    树大了招风。上至皇帝,下至小吏,全对盐商犯了红眼病,都想方设法地盘剥lè suǒ他们。你临幸驻跸,他无本取息,最要命的还是花样繁多的“捐献报效”;什么对外作战、镇压内乱、皇室营建、兴修水利,旱涝灾患,都要盐商大把地捐银子,加上盐商自己又极尽挥霍,再满的钱匣也有见底的时候。而此时,大清的国力也日趋衰颓,朝廷急了,便一个劲儿地加征盐课……

    盐商们为维持自己的好日子,尽量压低购价,提高售价,有些盐商还在盐里掺杂沙泥,弄得老百姓苦不堪言。绝大多数的人买不起价高质劣的官盐,干脆买私盐,致使私盐生意异常兴隆,最终泛滥成灾,难以收拾。到了道光年间,八成以上的百姓都吃私盐,官盐则大量滞销。只沪宁舟山一地,每年末盐就高达五十余万引,上海盐商的总资本由鼎盛时的两--三万万两,缩至不足七千万两,中小盐商纷纷破产,大盐商也是苦苦支撑,盐商数量从四百有余,锐减至不过百户,朝廷也因此每年少收税银二百多万两。

    道光皇帝急了眼,下旨搞改革盐政,由引盐变票盐,规定商人不论资本多寡,只要纳引交课,就能领票买盐,且不受地域限制,可以破岸自由交易,还减少了往昔的诸多盘剥。这一改,大批新盐商拥进盐市,靠优质dī jià与私盐竞争,重新夺回了市场。官盐销量迅速回升,朝廷的收入自然又逐年增加了。但也应了那句话:几家欢乐几家愁。票盐制虽好,只是弄惨了那些本己不堪重负的老盐商,祖辈留下来的自己又花了无数钱粮才保住的盐引盐窝,瞬间成一堆无用的废纸,而做票盐又干不过那些新人,只有无可奈何地纷纷败落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