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
啃文学网 > 历史军事 > 分隋 > 第九十四章 隋乱(上)

第九十四章 隋乱(上)(2/2)

东,当初的太行匪军不也号称精兵十万、嚣张一时吗?还不是让李渊手底下那帮土匪一样的河东军给剿灭了?要不是有高君雅的前车之鉴加上王威一向行事谨慎,他光凭着手下这一万府兵就敢去跟杨霖掰掰手腕,可是现在他就不得不觍颜屈尊找李渊帮忙了。

    李渊这老倌最近似乎遇到了什么烦心事,火气挺大,也不再跟他推三阻四,就给他撂下一句话:晋阳乃河东中枢之地不容有失,大军不得轻离。王威跟他磨破了嘴皮子,李渊就是铁青着脸不改口。不过这人呐就是这么贱皮子:以前王威腰杆硬的时候,对他名义上的上司李渊那是鼻子不是鼻子眼不是眼的,李渊还得哼哼哈哈的跟他打太极,逼急了还得装个病啥的,从来不敢给王威脸色看。如今主客之势易位,王威没脾气了,李渊的脾气倒是蹭蹭见涨,动不动的还吼他几句,再不是从前那个“李婆婆”的模样了。

    这天王威又跑去跟李渊磨了半天嘴皮子,结果被李渊骂了个鼻青脸肿,泱泱的回到府中刚要找出纸笔来给皇帝打小报告,结果一个背插三面红旗、已经累得处于半昏迷状态的的军使就被他的亲兵抬了进来。王威匆匆打开那份军报才看了几眼,整个身子就像被人一下子抽去了骨头一般软倒在地,竟然跟那个军使一样昏迷了过去。

    这是咋回事?

    大业九年冬至日,皇帝杨广在江都誓师,尽招天下兵马并募民为骁果,总计一百五十万大军、民夫三百万第二次东征高句丽,誓言不取高元小儿的项上人头绝不回军。三日后,皇帝亲率满朝文武和二十万大军从江都出发,沿大运河北上,预计在来年元月初与各地征召来的百万大军同时抵达涿郡。

    可是皇帝动身还没几天,坏消息就不断传来。本来第一次东征高句丽的时候,皇帝就把国库掏空了大半,再加上征召了数百万青壮,导致了这一年来国内农事凋敝、百姓纷纷外逃。再加上后来的杨玄感叛乱和各地民变不绝,整个中原大地处处烽烟,大隋朝的基层官僚系统被破坏了个七七八八,大业九年的秋赋能收上来往年的三成,已经是把还在大隋官府管辖下的地盘刮地三尺才制造出来的奇迹了,如今皇帝又是征粮又是征兵又是征夫的,地方官吏就算是拿头拱地也搞不出什么花样了,纷纷上书叫苦不迭,请求皇帝暂缓东征。

    皇帝自打东征兵败回到江都之后,基本就不理朝政了,大事小情都交给内史侍郎虞世基、御史大夫裴蕴和礼部侍郎裴矩打理。如今虽然是御驾亲征了,皇帝还是从前的那副模样,虞世基和二裴要是有什么好消息禀告,皇帝便会大喜,然后不吝血本的撒下一堆不知何日才能兑现的赏赐。要是听到了坏消息,这三位亲信大臣可就倒血霉了,不但要跪在地上听皇帝骂人摔东西,弄不好也要被骂个狗血喷头不说,要是皇帝瞅谁不顺眼了,还得被降职罚薪。时间一长,这三位现在都搞不清楚自己已经被皇帝撸得还有没有品级、还得过几十年才能领到朝廷的俸禄了……

    所以他们仨再碰到这种倒霉事,一般都是自行处理而不再上达天听——反正皇帝从来也没有什么好办法,就会骂人摔东西,最后还是他们仨倒霉,比如说河东那些破事就是这哥仨全盘操纵策划的,皇帝到现在连杨霖这个名字都没听说过。可是这回情况有所不同,虞世基把各地的情况一汇总,眼珠子差点没瞪出来——除了府兵,皇帝从各地募集的一百万骁果能按时赶到涿郡的不足十万,三百万民夫更是征集了不到两成。粮食倒是有的是,但是都放在关中和河南的六大仓里,根本找不到足够的民夫运输。这下子要是等皇帝到了涿郡,发现能打仗的兵就手头这老几位,能吃的就剩下窝头就凉水了,还东征个屁啊?到时候虞世基他们哥仨恐怕就不只是撸官罚钱的事了,脑袋能不能保住都是两说。

    虞世基和二裴急得满地乱窜,想去找领军主将许国公宇文述商量,可是老宇文已经病骨支离得连话都说不出来,是被皇帝硬逼着才随军出征的。把这事告诉皇帝?哥仨再着急脑子也没抽抽,这事要是让皇帝知道了,用不着等到涿郡他们弄不好就得被皇帝咔嚓了。

    哥仨正急得如同热锅上的蚂蚁,没想到祸不单行,腊月十一,皇帝的龙舟还在大运河上漂着,沿运河两岸护驾的府兵们先闹起事来了。

    一向对皇帝忠心耿耿的府兵怎么也跟着乱起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