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

第263章(2/2)

理说你们对文章中的断句是深有体会;在这里你们是应该最有发言权的,怎么现在语塞了呢?”

    这时,一名翰林出列言道:“皇上,微臣以为王爷所言之事全然没有必要。微臣自小熟读四书五经也未觉得有何困难!”

    张朝转眼看着这名出来的翰林,笑道:“郑大人所言不错!我相信郑大人所说之言也代表很多人的想法。但,那是对于像诸位这样熟读人才有的体会。我想在你们初从文的时候你们是不会如此轻松言说没有困难的!我们在初从文的时候,为什么要先学《百家姓》《三字经》这样的启蒙书籍呢?这就是在培养我们的识文断句的本领!有了这基础我们才能去学习更深奥的四书五经之类的书籍!但这样有个弊端,就是会无形的增加学习的时间。”

    听闻张朝之言,郑翰林想了想想再次反击张朝;但见张朝一副信心满满地看着自己,而自己也实在找不出可以指责这位王爷的lòu dòng;也只好悻悻地退下了!

    张朝笑了笑道:“儿臣在此还有一言想与父皇及众大臣一言。关于文字的简化!从我们现知的最早的文字便是周朝的钟鼎上铭文,再到秦朝的大篆和小篆;再到汉代的隶书;再到我们今天学习书写的文字。汉字一直都处在一个简化的过程。因此,儿臣在此建议让翰林院的翰林整理出一套关于文字简化表。看看那些字体还可以做出简化。而关于字体的简化,我想诸位大臣也会深有感触的!用秦朝的大篆书写快还是写今天的楷书快,这就不必我多言什么了!”

    张朝向前走了几步言道:“更重要的一点是简化字更容易书写,便于书写就等于便于学习掌握!这样可以是更多人去学习圣人的思想,也可以周边的部落更容易王化!”

    张朝的文字简化论让百官有些搞不明白张朝的用意如何,也不知道坐于龙椅上的朱载垕对此是何态度。朱载垕看着张朝道:“晋王所奏之事交由翰林院及国子监商讨论证之后再议!”

    对于朱载垕的再议的“圣断”,张朝全然了解于心。今日之事也是由朱载垕在看了自己所写的奏折之后临时的询问,而刚刚那一番话也是张朝的一般性回答而已!虽是如此,张朝也还是很满意朱载垕的处置方法;至少,自己所言之事在朝堂之上得到了重视。无论翰林院与国子监对此事做出任何决断,也算是对自己的思想的一次讨论传播!

    见朱载垕与张朝商讨之事结束之后,枉正再次站了出来刚想说话;却不想被朱载垕再次开口说话给打断只得后退一步站立于龙椅的一旁。朱载垕拿起刚刚放下的张朝的奏折冲着高拱言道:“朕刚刚已经浅显地看了一下晋王写的奏折,对首辅大人昨日所奏之事做出相应的补充及说明。虽说是直言的白话文,但浅显易懂;你拿回内阁与内阁商讨一下看看有什么再补充的!另外这京察之事也应早日看到结果!”

    待朱载垕说完之后,枉正端正接过朱载垕递过来的奏折而后来到高拱的面前;高拱接过奏折端正望着朱载垕恭敬言道:“臣领旨!”

    看着高拱接过奏折,张朝转眼看了一眼高拱在心里默默言道:“这就等于批红通过了,想来高拱也不会做出什么驳斥之言;毕竟自己是按照他的思想来整理的这个奏疏!只是在他的思想中加入了些法制思想,更加强调法制在政事管理中的作用!而整件是自己也不过是代行了内阁的票拟而已!”

    一声退朝,让张居正准备了一晚上的奏折终究还是没有上达圣听。不是因为朱载垕不愿去听去看张居正的奏折,而是因为张居正在朝会上压根没有上奏。此时的张居正有了新的考虑,他想先回到内阁去看看张朝所写的奏折。在对张朝所写的奏折做出相应的评估之后,结合张朝在奏折中展示的思想对自己的所要言之事进行一次升华。

    张居正很清楚自己所言之事会给自己带来什么样的麻烦,特别是在这么一个关口。在没有得到朱载垕和高拱的支持,自己所言的就会如同大海的沉石那般了无回音!而张居正之所以会如此考虑全因其在与张朝的接触中对张朝每一次接触就会对张朝产生全新的印象和认知;事故他才会放弃这次上奏言事。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