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
啃文学网 > 历史军事 > 石头记真相大揭秘 > 第51章 邢夫人:志大才疏的尴尬人

第51章 邢夫人:志大才疏的尴尬人(2/2)

、这种魄力、这份功绩,还是应该被认同和肯定的。

    结果魏忠贤一死,让东林党人等上台了,大明朝的形势是急转直下。东林党人和魏忠贤的阉党斗了几十年,今儿总算如愿了。可不当家不知柴米贵,给他们当家了才知道这个家其实不好当。在经济方面,sx大旱,大明无力赈灾,导致灾民起义蜂起。更可笑的是,朝廷不想着赈灾安抚民心,还在玩裁汰冗员、精简机构的表面文章。结果裁来裁去,一个官没裁下来,反而把驿站撤了,这一撤,撤出了个混世魔王李自成,作为驿卒的李自成下岗失业了,干起了举兵造反的买卖,最后引发农民起义风起云涌。在军队方面,以前魏忠贤在时,各级军队活得还比较滋润,尤其是辽东将士,毛文龙等在这一点上尤其感激九千岁魏公公。结果崇祯一上台,辽税越来越重,辽饷却越来越少,辽东将领待遇越来越差,其他地方的军队更别提了。很多地方的军队长期饿肚子,来对抗流寇,为大明流血卖命。军人也是人啊,哪受的了这窝囊气,结果纷纷内讧,调转矛头,军人也成流寇了。当时李自成攻打hn洛阳开封时,就是最典型的例子,明军哗变,是李自成能攻入洛阳、活擒福王的重要原因。

    另外,崇祯朝在安抚民心、安抚军心方面不但无能无力,还频频昏招迭出。袁崇焕因为毛文龙在魏忠贤时期领的辽饷太多,以这个借口杀了毛文龙。杀了之后又怕他的部下反叛,又拿更多的辽饷来安抚他们,结果以耿精明为首的一干人依然不吃这一套,投降满清去了,成了日后满清南下的重要主力。温体仁又因此鼓捣崇祯杀了袁崇焕。总之是一个错接一个错。假使魏忠贤在,袁崇焕岂敢擅杀毛文龙?毛文龙不死,皇太极岂能轻易灭了朝鲜?又岂敢轻易发动己巳之变?没有己巳之变,袁崇焕又岂会被杀?袁崇焕不死,祖大寿会投降满清?那他的外甥吴三桂会放满清入关?至于李自成、张献忠的农民军,只要有袁崇焕、孙承宗这些狠角色在,他们岂能翻得那样的惊天巨浪?可叹崇祯朝一错再错,最后亡国亡身,让华夏儿女承受三百年耻辱。真印证了前面说的那条批语:一步行来错,回首已百年;请观风月鉴,多少泣黄泉。

    -

    那些满朝的文官精英比不上魏忠贤,内廷的太监更是没法跟魏忠贤相比。崇祯重用的太监曹化淳又是个什么货色?亲自开门迎闯王入紫禁城。魏忠贤可干不出这事,他对朱家是骨子里的“忠”。天启帝落水,他想都不想以五十多岁的身子跳入水中,入水后才想起自己也不会游水。魏忠贤从来没想过要自己当皇帝,崇祯对他下狠手,他没有丝毫的反抗,或者想发动政变什么的。真想发动政变,他完全可以扶持一个儿皇帝继位,压根不让崇祯上台。

    书中写邢夫人与王熙凤的明争暗斗,最后王夫人一死,邢夫人是大获全胜,王熙凤被驱逐回到金陵老家,最后上吊于狱中。邢夫人如愿获得了贾府的管理大权,可又能如何呢?她完全驾驭不了局面,下面的丫鬟婆子们,因为工钱被克扣,纷纷偷盗,甚至勾结流寇,整个贾府人心涣散,她却一味地滥发淫威,驱逐了王熙凤,间接逼走了赵姨娘贾环。面对流寇和戎羌,她不但一筹莫展,还在关键时候,闭门不出,理由竟然是“见到血头晕”,而将弱质女流林黛玉推在前面当家。这样的德性,是不是让我们想起了崇祯朝以东林党人为代表的廷臣们?

    有人说邢夫人是寓意明朝的刑法,有一定道理,明朝刑罚太滥,动则祖宗家法不知权变,大敌当前,仍然拘泥于礼法,寒了不少人的心。特别是明末,被冤杀错杀的不少,打了败仗就被杀头,传首九边。相反满清则在大力邀买人心,虽不能得天下民心,但却极大地吸引了明朝将领。以至于洪承畴、祖大寿、吴三桂、耿精明、耿精忠等纷纷投降。明末刑罚严苛,一方面与崇祯帝比较极端敏感的性格有关,同时也跟明末那些‘冠冕堂皇’的文官有关,比如与皇太极和谈,与李自成和谈,迁都南京等事情上,崇祯其实心里早想这么做了,但这些文官们,到那种危急关头,还空谈什么大国尊严、祖宗之法,错失和谈与迁都的大好时机,结果强敌真的杀进来后,他们一个个跑得全不见了,甚至奴颜婢膝地去投降了,崇祯帝敲钟上朝,结果只上来一个太监。

    书中的邢夫人,志大才疏,拘泥家法,此前是争权争名,对王熙凤一百个不满,(在吴本后28回)最后贾母死了,王夫人死了,真让她当权的时候,她不是想着怎么振兴保护家业,反倒先打击报复、清算王熙凤。本以为她是个怎样大义凛然的人,结果流寇打进来,她竟然说怕见到血躲起来闭门不出,将烂摊子甩给娇弱的林黛玉!所以,从这个角度看,邢夫人更像影射志大才疏的以东林党人为代表的文官集团。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