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
啃文学网 > 历史军事 > 李当天下 > 第17章 长安起水

第17章 长安起水(2/2)

庄子里也有上上下下几百口人,要是让这些灾民进到咱们庄子里,万一发生一些什么事的话,庄子里的那些女人孩子可就活不成了!你也知晓,上一回,几个路人便睡了老尹的闺女,之后你知道的,姑娘就投河自尽了。”李七看到李诵的态度还有些摇摆的时候,立刻开口哀求道。

    李七不是他们不让灾民进庄子,是因为有前车之鉴,并不是因为他们自私冷酷,而是他们知道,这场水灾不是一半天就可以消退下去的,若是让这些灾民长住到庄子里,等到时间一过,这些灾民带的食物吃完了,可能就会走人,这不是白吃嘛,如果到时庄子里的村民有吃有喝,灾民们却是又累又饿又没地方住的话,这些灾民眼红之下,很可能与村民发生冲突,而且灾民的数量又比村民多,所以村民往往是吃亏一方,这种事并不是没有发生过,

    “李七,除了庄子里外,附近还有什么地方可以住人吗?”赵颜叹了口气对王七问道,他看着灾民中那些满身泥浆的孩子和老人,实在狠不下心把他们赶走。

    “这……”王七虽然不愿意让这些灾民留下,但既然是殿下问了,他也不能不回答吧,于是考虑片刻道,“启禀殿下,庄子西头不远是打谷场,那是主家的地方,我们这些人的地方都不够住,那里堆的都是一些柴草,在柴草堆里扒出个窝就能睡人,另外打谷场旁边还有两口破窑,也可以用来住人,还有就是王府别院空了好些年了。”

    “李七,今年渭水暴涨,河水太大,想必庄子里估计也收成也不怎么好,我现在就做主,就把你们今年的交纳的钱粮免了,不过你们要帮着这些灾民,帮他们一点小小的忙,就行了,我的别院也可以住人的,你大胆安排就行,不要有什么忌讳的”李诵一锤定音之后,旁边的管家想要阻止,几次张嘴却还是没能说什么,因为主人都这样说了,下人们能干什么。

    李七听到殿下竟然一下子免了今年的粮钱,毫不犹豫的点头称是,今年的雨水太大,粮食产量肯定受到了不小的影响,本来他还在为交税的事发愁,今天还想求见李涌,为的就是求王府少收一些税,没想到殿下一开口竟然全都免了。

    赵颜看在李邦这么大年纪的份上,快速地把他扶起来道:“你们住下可以,不过丑话说在前面,你们要守护这里,因为从现在起,它就是你们的家,你们既然住在这里,那就一切都要听我的安排,而且也绝对不能闯进庄子里,否则可别怪我等翻脸不认人。”

    “是是是,请放心,殿下,我们这些小人现在饥寒交迫,能有一处安身之地已经是殿下对我们开恩了,我们一定不会忘记您的恩情,更不会违反您的规矩!”李邦现在已经高兴的语无伦次,一想到几天来终于可以有个干燥的地方睡觉,他现在都恨不得再次给李诵跪下。

    等到李邦回去把李涌同意收留他们的消息告诉其它灾民,这些本来死气沉沉的灾民中立刻爆发出一阵欢呼,然后这些人陆续向李涌所在的方向跪下磕头,这让卫士想阻止都阻止不了。

    李诵受了灾民们的一拜,李诵也决定好人做到底,送福送彻底,当下他让王府的护卫帮灾民维持秩序,自己也和李七去庄子西头的打谷场,这种打谷场和后世的不一样,它是在收下麦子或谷物后,用石碾子把种子碾出来的地方,然后再晒上几天就可以收起来堆到仓里,这样的储存食物易受潮发霉。

    打谷场的面积很大,比一般大学校的篮球操场还要大,场地上堆满了麦秸、谷草之类的东西,这些都是村民平时做饭烧火用的东西而已,另外在打谷场的前方,还有两个大的地方,这就是他们口中的破窑,可能以前是用来烧砖的,但现在早已经舍弃不用了。

    因为这些灾民男女老少加在一起足有上千人,而两个破砖窑根本住不下,李诵只能告诉护卫让老人和孩子先进自己别院休息,剩下的人去打谷场,或者在村西头直接把柴草堆下面掏出洞睡觉都可以的,打谷场里面的草十分的干燥,可以让人住在里面,当然这也只是暂时的,毕竟这些人都累的筋疲力尽了,李诵打算等他们休息一天后,再让这些人建一些简易的棚子,毕竟光是睡在草垛下面也不是长久之计。

    好不容易把这些灾民安置好后,李七带着村民烧好热水,并把热水送了过来,这些灾民一个个对李诵是感恩戴德,一个个捧着热水向李诵行礼致谢,等到这些人喝完热水,身上有了热气后,一个个倒头就睡,呼噜声响成一片,孩子也都在砖窑里安静的睡着了,看样子他们可能是真的累了,这几天他们真的累的不轻。

    李诵带着管家等人回到王府,这时已经过了正午时分,府里的人一行通报,太子便问道“诵儿,灾民安置情况如何,有不妥的地方,要多多地请教其他的大人,三人行,必有我师”

    李诵回答“孩儿谨遵父亲教悔,现灾民己安置妥当,就是粮草有点问题”

    太子叹气地说“大军带走了三个月的粮草器械,全国九个月的税收,现在确实是困难啊”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