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
啃文学网 > 历史军事 > 蜀汉的复兴 > 第三六二章 汉都归长安

第三六二章 汉都归长安(2/2)

了长安,双方再一次要直接交手了……

    “诸位,北伐收复雍凉,大汉能够还都长安。诸位居功至伟,辛苦了。”

    “不敢,都是秉承丞相遗志。总算有生之年没有辜负丞相所托。”

    回答刘禅这句话的,是姜维。老头子今年已经六十七岁了。他在这里的一句话,算是彻底的和刘禅表明了态度:我们北伐跟你无关啊!我只是因为丞相的情谊才坚持北伐的,可不是因为你!

    “呯!”听到姜维这话,刘禅只觉得自己瞬间天旋地转——这关子丰就这样了,怎么你姜维也学着这样呢?

    可是他就不想想,当年姜维第九次北伐,是谁在邓艾即将败亡的时候背叛了姜维,下旨让他撤军的?当年司马昭伐蜀,是谁在姜维还顶在剑阁的时候就下令投降的?你都背叛姜维两次了,加上关彝帮助他达成了人生理想,你认为他会站在哪一边呢?

    “呵呵呵,丞相遗愿达成,朕也深感欣慰啊。如此,请众卿前面引路,我们进城吧。”

    “陛下,此时不应进城。”说这话的是车骑将军张翼。

    “是啊,陛下,臣罗宪也认为此时不应进城。”

    怎么回事?连益州的两个大军头也开始和朕唱反调了?你们表明态度也实在太早了吧?

    “呵呵呵,那诸位爱卿觉得朕该往何处去呢?回成都?”

    “陛下应该先往长陵拜祭高皇帝,宣告大汉还都长安。之后若有时间,再往霸陵拜祭文皇帝。之后再入长安,方是妥当。”这时候关彝终于发话了。而且说得很有道理,至少在这一点上刘禅无法反驳。

    是刘禅真的很傻,不知道长安附近埋着自己的先祖吗?当然不是。这其实是政治意义上的争夺而已。

    刘禅的意思是:我先进长安,再去长陵。是先帝王而后再子孙。关彝等人的意思是:你先去长陵再进长安,是先子孙再帝王——你能做皇帝,不是因为你本人,而是因为你是刘氏子孙。至于刘氏子孙里是不是非得你在这个皇位上做着,那一切都可以商量。

    这是军方所有大佬在这个问题上的一次集体摊牌。而这样的摊牌,居然也得到了甘陵王刘永的赞同。

    “是啊,皇兄,汉家子孙数十年不入长安。当此之时,应该先遏陵,再进城。做弟弟的虽然已经来长安小半年了,但刚来长安的时候,也是先到长陵、霸陵祭拜后才敢入城的。我刘氏子孙,人人皆当如此。”

    “啊~~~善,确应如此!那就传旨,摆驾长陵!”

    长陵,乃是汉高祖刘邦和高后吕雉的合葬墓。按照汉代的礼法,皇帝和皇后死后,帝后合葬同茔不同陵。帝陵一般要比后陵高大得多。但是长陵是唯一的例外:帝陵与后陵完全等高,同等大小——西汉王朝的开创者从来都不是刘邦一人,而是真正的夫妻店。

    至于霸陵,乃是汉文帝刘恒的陵寝。和西汉其他帝王的陵寝一般是平地起陵,有一个巨大的封土堆不同。霸陵是开山为陵。这样做的好处当然是节省人工和资金。

    作为汉帝国的第一代皇帝,刘邦的长陵在西汉诸帝王陵寝中以矮小著称。加上刘恒的霸陵开山为陵。非常具体而形象的表现出西汉立国之初的窘境:国家经济崩溃,生民流离失所。在这样的基础上,数代帝王忍辱负重、委曲求全。筚路蓝缕、前赴后继。终于建立起雄极一时的大汉帝国。

    大汉的帝位,是光荣,是权利,也是极大的责任。

    “不孝子孙刘禅叩拜高皇帝,汉四百二十二年,逆臣曹丕篡位,神州蒙尘……孝文皇帝之子,中山靖王讳胜之后名备者,于次年在成都称帝,昭续汉统,暂居益州一隅。自此凡四十八年,益州上下,无不以兴复汉室为念。四十八年间,累计兴兵北伐十有七次。役于王事之忠臣良将不知凡几……终于汉四百七十年光复雍凉,克定关中。祖宗兴业之地,再树汉家旗帜。不孝子孙刘禅在此禀报,汉归长安矣!汉都再定长安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