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
啃文学网 > 历史军事 > 雄霸万兵山 > 第49章 如影随形

第49章 如影随形(2/2)

和马小七一路追踪而去。后来听说红军留守部队躲在凌霄的山区里,我想,他们也一定会到凌霄找红军残余部队,我就和小七在凌霄县盘桓了近一个月,四处打听红军的下落。后来,终于在凌霄县城外遇到了那个女匪,并且抓住了她。”

    “太好了。人押回来没有?”

    “后来又被她的两个同伙救走了。”

    “唉呀,又是功归一篑。”黄汉荣不禁一阵叹息。

    “不过,我还是得到了玉如意的下落,那个女匪和她的同伙都说,玉如意还是留在高山县。他们并没有带到凌霄县去。这对我们来说仍然是个好消息。他们并不知道那玉如意与宝物的关系,说明,我们的宝物还是安全的。”

    “嗯。”黄汉荣同意儿子的分析,转而又说:“总得想办法把玉如意拿到才行。”

    “爸,那玉如意真有那么重要吗?”黄仁士问。

    “这么说吧,你可以充分发挥一下你的想象,想想它能有多宝贵?”

    “难不成那小玩艺儿值一千块大洋?”黄仁士大胆地猜测了一下。

    “一千大洋?”黄汉荣笑了起来,“儿子啊,你的眼光就看到这么点啊!一千块大洋值得你老头子这么牵肠挂肚吗?”

    “那它到底能值多少?”

    “听说过‘千古一璧’的故事吗?”黄汉荣还在继续儿子的想象力。

    “就是小时候听说的‘完璧归赵’故事中那个和氏璧吗?”黄仁士终于有所醒悟了。

    黄汉荣继续以一种神秘的语气给儿子讲述着“千古一璧”的故事:“春秋战国时期蔺相如完璧归赵的故事成为千古流传的佳话,后来这件玉璧被战国各诸侯国视为镇国的宝藏。历经两千七百年,这块玉已成为世上的‘千古一璧’,你说,如果拥有这样一块玉石,那是相当于多少财富?”

    黄仁士的想象力终于被激发出来,虽然他对古玩藏品的生意不甚了了,但是凭现在已有知识,他也能猜测出‘和氏璧’的价值是无法估量的。

    据说‘和氏璧’后来变身为秦始皇的传国玉玺。李斯在《谏逐客书》书中说:“现在陛下拿到了昆山之玉,还有随和之宝,可喜可贺呀!”这话中提到的“随和之宝”就是“随侯之珠”与“和氏璧”两物,说明和氏璧已经落入始皇之手。秦王统一中国,自称“始皇帝”,他命令能工巧匠将此玉雕琢成为玺,玉工孙寿将宰相李斯书写的“受命于天,既寿永昌”八个鸟虫形篆字刻在和氏璧上,作为皇帝的玉印。这样,和氏璧就成了“国玺”。

    然而正是因为和氏璧成为了传国玉玺,这使得传国玉玺的命运更为复杂多变,坎坷曲折。时而神秘失踪,时而乍现人间。《三国里》有记载:汉灵帝时,袁绍入宫诛杀宦官,段珪携帝出逃,玉玺失踪。至献帝时,董卓作乱。诸侯联军打败董卓,董卓挟汉献帝迁都长安,临行时焚烧宫室民宅,发掘陵墓坟冢。联军先锋孙坚率先冲入洛阳,扑灭宫中大火,设军帐于建章殿上。其军士在殿南一井中捞起一具女尸,项挂一锦囊,内有朱红小匣,用金锁锁着,启匣一看,里面是一玉玺,四寸见方,上镌五龙交纽,有篆文八字,刻了一句吉谶:“受命于天,既寿永昌。”孙坚手下一员大将叫程普的识得此玉,告诉孙坚此乃传国玉玺,得之者必有“登九五之分”。孙坚当时就心动了,乃托疾归江东,企图别图大事。盟主袁绍得知此事,要孙坚交出玉玺。孙坚矢口否认,二人几至动武,联军也从此分裂。袁绍索之不得,便通知荆州刘表,要他中途截击孙坚,抢夺玉玺,于是展开了一场“夺宝大战”。然而孙坚死后,他的儿子孙策为了向袁术借兵,将玉玺抵押给了袁术。袁术死后,玉玺归于曹操。曹丕废汉自立,从汉献帝手中接过了传国玺,并自作聪明地在玉玺一侧刻了一行小字:“魏受汉传国之玺”。到这个时候,这颗传国玉玺的踪影还是清晰的。但是,过了四十五年,曹氏的江山归入司马氏手中,这颗玉玺理应传到了司马炎的手中。世事变迁,江山由西晋变成东晋,玉玺从此便下落不明了。

    “难道是刻着‘受命于天,既寿永昌’八个鸟虫形篆字的和氏璧重新现世啦?而且有人把它改造成了一把玉如意?”黄仁士用一种极度怀疑的口气问。

    “不是。”黄汉荣再次笑起来,“我只是打个比方,启发一下你的想象力。那把玉如意其实是一把普通的玉石,值不子多少大洋。但是,它牵扯的宝物或许可以跟那‘千古一璧’相提并论。”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