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
啃文学网 > 历史军事 > 张辽新传 > 第666章 我的用意是保全!

第666章 我的用意是保全!(1/2)

    第666章

    我的用意是保全!

    “文远,你难道一定要将那个议会内阁制度付诸于现实吗?”

    曹操和张辽经过一番交谈之后。他们的话题便僵持在了张辽搞出来的议会内阁制度上。

    “主公,非是辽一定要坚持。或许这份制度出台时有部分赌气的原因,但如今辽却是真正想让它成为我们国家和民族的根本性制度。主公学识渊博,自然可以看出这份制度中有着大量春秋时期政治制度的影子,那时候的天子、诸侯、大夫各司其职,尤其是在一些强大的诸侯国,这种公卿共赏国事、共掌国政的情形更是屡见不鲜。”

    “但这种制度在战国时期就已经被破坏殆尽,用文远你曾经的话说,这种没有能够坚持下来的制度就属于跟不上时代的步伐而被淘汰。既然是被淘汰的东西,文远你又何必再将它从废物堆中检出来?”曹操打断了张辽的话,不悦的说道。

    “所以我对它进行了修改,让这种制度能够适应如今的时代并且赋予它自我修复的能力,让它能够随着时代的变化而不断地发展。何况春秋时代的制度之所以被破坏,其中的原因实在太多,根本不是一言能够道尽。可是其中却少不了个人的私欲以及小国寡民的自大。所以儒家总是说春秋战国礼崩乐坏,不复上古之态。但那种落后的生活也同样不是我们所需要的,随着始皇帝一统天下,大汉又经历了四百年的大一统时代,再让人们回到春秋时代显然是不可能的。国内的道路交通的发展也让各地的联系变得紧密,战国初期,若是只走陆路。从秦国的咸阳道齐国的临淄,没有三五个月绝对走不完。如今同样不走水路,一骑快马,不过十天的功夫。纵然是马车大队,有一个多月也足够了。这样一来,中央对于地方的控制同样因为道路联系各地而使得力度大增。重现那种制度也就有了现实基础。”

    “可是人心是贪婪的,是不满足的。这话也是文远你说过的。”

    “主公现在不就是给这句话做了最好的注解吗?”

    “你!”曹操大怒,但随即按捺住怒火,紧盯着张辽道:“文远,你敢如此激怒操,想必一定有你的理由,说说看!”

    “主公果然非常人能及,单就这份胸襟,天下诸侯无人可比也!”张辽先捧了曹操一句,然后在郭嘉心有余悸的眼神注视下轻笑道:“议会内阁制的精髓就是妥协。而妥协也是政治活动的实质。对,我用的就是政治这个词。从有文字记载开始,我们的先民就几乎没有将‘政’、‘治’这两个字和在一起使用过,我能够查到的仅仅有《尚书.毕命》中的‘道洽政治,泽润生民’和《周礼.地官.遂人》中的‘掌其政治禁令’两条。在我们的先民的人之中,‘政’就是朝代的制度和秩序、统治和施政的手段、符合礼仪的道德和修养以及朝中天子和大臣们的活动。而‘治’则是安定祥和的社会状态和统治、治国等对中央、地方的治理活动。不过我个人对于政治却有自己的理解,我认为:政治是各阶级,如皇室、贵族、士族、商贾豪门、百姓等,他们为维护和发展属于自己阶层的利益而处理各自阶层内部以及与其他阶层、民族、国家的关系所采取的直接的策略、手段和组织形式。它的表现形式就是斗争,人与人、家族与家族、地方官府之间、中央与地方之间、官府与宗族之间、官府与普通人之间的斗争。这种斗争争夺的就是利益。但是在斗争中却不可能一直强硬下去,于是就有了妥协,有了退让,有了利益的交换。于是在这种政治活动中。各方势力便在公权力和私权利上相互达成妥协,最终形成的决议,就是囊括了对内、对外的各方面的全部法律条款和国家政策。所以,政治就是全国各民族、各阶层对于社会价值和社会利益的一次具有权威性的分配。也是各阶层、各种权力主体为了维护自身利益的特定行为以及由此结成的特定关系。”

    张辽说到这里停了下来,他的这番话的后半部分纯属是后世政治课本中的内容,而且其中涉及了太多的后世名词,张辽必须要给曹操、郭嘉以思考的时间。

    曹操、郭嘉二人全都是当代的人精,张辽话中虽有些名词听起来十分陌生,可是他们依然联系着上下文,硬是将张辽话中的意思想了个透彻。而且这种很直白的解释也让曹操对于议会内阁制度的感觉也有所改变,原本他以为这就是为了限制他这个丞相的权力,可如今再一看,限制权力的同时也对个人、家族的安全做出了保证。

    “文远,这东西倒是十分符合你的个性啊!”曹操心有感慨的说道:“有斗争,有平衡,有限制,有保障,只是如此一来,无论将来有何种事情,一旦送交所谓的议会讨论,这扯起皮来就有的麻烦了!”

    张辽微微一笑道:“在国家一切稳定的情况下。慢一点反而要比快一点更好。激进冒险是容易因为看不清路而全军覆没的!”

    “那要是遇到紧急情况呢?”郭嘉在一旁插了一句。

    “在议会成型之后,就要首先制定出几项根本性的法令。首先是国家的根本大法,我将其称之为宪法。它拥有最高的权威性、高度的概括性、广泛的适用性、相对的稳定性,它规定了国家的根本原则、根本任务和根本制度,国内各阶层的基本权利和义务。而奉孝所言的紧急情况也同样会在其中有所体现,那就是国家在遇到紧急状况,如:外敌入侵、自然灾害、国内叛乱等等,内阁可根据宪法中赋予内阁的权利做出紧急处理,但事后必须得到议会的追认。或者议会在确定了宪法之后,在议会内设立一个专门应对紧急状况的机构,并确定这个机构的人选,平时这些人各司其职,遇到紧急状况后便自动转入这个机构中处理事务。反正这种情况很好解决。”张辽根本就没有任何思考,郭嘉的这个问题对于熟悉后世大量行政职能机构的张辽而言根本就不算问题。

    “宪法?管子曰:步宪于国。将国家的根本法律称为宪法,文远如此称呼倒是贴切。”曹操没有对张辽和郭嘉的话做出评价,却对宪法一词表示了赞赏。

    曹操的执政理念倾向于法家,这已经是属于公开的秘密,而曹操对张辽的赏识也不仅仅是因为张辽的才华,同样也有张辽赞成法治的治国理念。只不过两人在“法治”和“法制”上却也同样存在分歧,只不过张辽明白这个时代并不是一个能够彻底法制化的时代,所以并没有表露出自己的真实态度。不过就张辽倾向法治并在青州、幽州执政时期倾力打造一个法制时代的行为,曹操对此事极为赞赏的。

    “有了宪法,文远你是否要将在青州时期的那些法令也囊括进来?”曹操笑道。

    “主公英明!辽适才所言,宪法是根本大法,拥有最高的权威性、高度的概括性、广泛的适用性、相对的稳定性,但是这一切却都是一种笼统、含糊的概念。要想对具体行为进行规范,法律条文就必须细化。管理商贾和他们的行为的交给商法,管理百姓之间的纠纷的交给民法,管理重大案件。诸如:杀人、抢劫、纵火、叛国等等影响巨大的案件的则交给刑法。管理官吏的有行政法,管理军队的则有军法。如此一来,大家各有法令管束,也免得出了问题之后埋怨官官相护、徇私枉法。”

    张辽的话让曹操心中更加高兴,完全忘记了他此次的目的,便想与张辽详细的交流法律问题。但是郭嘉在一旁却看得清楚,咳嗽一声,轻轻的拽了拽曹操的衣袖,这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