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
啃文学网 > 历史军事 > 带着超脑回明朝 > 第一百四十六章 计划蓝

第一百四十六章 计划蓝(1/2)

    第一百四十六章

    计划蓝图

    在御前财务会议上。李修远除了重点在文化教育方面对朝廷众沉闷定下了来年的方针之外,还在国家经济、军事、科技、思想、艺术等方面也做出了重要的决策。

    朱元璋遗留下的大明王朝的财政税收管理实质上是一种放大了的农业自然经济管理方式,其体制的基本特征是中央集权下的一元化管理,即一切由皇帝做主,皇帝集立法司法行政大权于一身。

    虽然名义上中央有户部,十三省有清吏司,府、县则是两级衙门。但户部从来都没有成为决策部门。它的作用只相当于皇帝麾下的一个会计中枢,只负责全国的赋税和杂项收入(这些收入是早已按既定的方案由各个基层收入单位划给了全国各个支出单位),并负责分发收支双方交接的凭证‘勘和’而已,并没有后世各国财政部们的编制管理预算、决算,制定财政税收法规,行使执法权、监督权等。

    事实上而言,户部基本上只掌握每年国家税收的五分之一收入,也就是所谓的太仓,大部分都用来供应宫廷,其余皆截留在地方上。

    比如每年年初由皇帝主持的御前财务会议,就很明确的体现了中央户部并没有所谓的独立管理预算和决算等的权利。李修远虽然早之前就已经意识到了这方面的问题,并逐步放权给了户部,但因为其中关系实在太过错综复杂,不仅牵扯到了在京的其他各大衙门,还有全国各省、府、州、县。也有所关联。这些部门围绕着财政这个中心点,像一条注入沼泽的河流,有无数的分叉与汇合。因此户部的问题远不是皇帝自己一人点头便可办到的事情,

    此外,李修远在反思自己这半年来关于财政方面的举措时也发现了一个重要的缺漏之处:朱元璋并没有在朝廷或地方建立中间层次的后勤服务机构。

    明初时期,国家的大部分税收基本都是征收实物,但这些实物税收并不是全部上交到国库,而是规定以县级或县级以下里甲为单位,直接运送到各个消耗衙门,如驻军、北方军镇、藩王府等,收入与开支项目相抵就明白注销。于是由此便出现了一个县可能要要给十数个甚至数十个消耗部门运送粮秣而总额却不超过数千两的现象发生。

    朱元璋之所以会这么做,很可能是以为这样可以减少中间环节,防止官员盘剥,没想到结果却是本末倒置,一度在全国形成了一个纵横交错的水陆运输网,纳税人肩挑车载马驮,川流不息的奔走于途,如此这般,不仅耗费了大量劳力,而且运输费用极高,甚至高过实物价值,造成的损失更大。

    所以李修远在经过深思熟虑后,决定将国家财政的预算、决算,制定财政税收法规,行使执法权、监督权等下放回给户部,并在户部之下的各省清吏司再建立一个统筹调度的中间部门,专门负责地方上赋税的统一分配和调拨。

    可能的话。李修远还打算将全国的税收先统一收回国库,然后通过户部的预算,再统一调配到全国各个支出衙门。只是限于交通技术方面的落后和朱元璋时期既定的固有赋税政策,要将此项改革政策真正的贯彻实施下去,难度极大,即便朝廷中央通过了提案,贯彻到地方上时也会因为各种原因而夭折。

    不过即使现实是如此,这个问题依然列入了李修远将在建文元年重点关注和改革的重点。此外关于由单一的农业经济向多元化的手工业和工商业经济的转变,也将是李修远在未来阶段里准备实现的目标。

    自古以来中国本就是一个农业大国,以农业经济为根本这个国策对于目前的大明来说是绝对正确的,但这并不意味着要放弃手工业和工商业。重农抑商,重本抑末到头来扼杀的只会是国家本身。因而只有将农业、手工业和工商业同步抓牢抓实,才是一个健全完整的的社会经济体制,否则只会变成一个四肢不全五官不正的畸形儿。

    只是放眼大明,由于时代的局限性,又有几人能拥有李修远这样的长远眼光?

    所以李修远这个垂拱九重的皇帝到头来将只能从头到尾都孤家寡人一个在历史的潮流中孤军作战逆流而上。但一个人要和一个时代做斗争,难度有多大,处境有多艰难,结果会有多惨烈,只要不是脑残的人都肯定能想象的到。

    不过陆地上的经济改革之路虽然布满了荆棘和千难万阻,海上经济方面李修远却是充满了信心和期待的。因为他准备在正式登基之后。就将世界地图公之于众,从而引起朝廷文武官员和人民大众对大明之外国家的警惕心里,再借由即将于建文元年正式远航‘炎黄州(美洲大陆)’的海上舰队进一步证明世界地图的真实性和李修远的理论,从而解除朱元璋的‘海禁’政策,使海上贸易重新恢复并走上正途。

    此外关于大明的货币政策,李修远也打算在登基后对它们开刀动手术,解决由于货币贬值而引起的通货膨胀等各种经济原因。至于该决定以铜本位还是银本位为主,还需要到时候看动手术后的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