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
啃文学网 > 历史军事 > 锄清 > 第二百一十一章:发股

第二百一十一章:发股(2/2)

棉花垛上眠。”

      这还只是针对种植棉花,一个生肖轮回中,基本上就是“三年灾害,三年平庸,三年一般,三年丰收。”

      若是会节俭着过日子的,丰收年景吃得差点,遇到了灾年还能挺过去,若是遇上一个不会过日子的,不积攒余钱,一旦遭遇了灾害,可就只剩下卖田卖地、卖儿卖女一途了!

      (扯一个题外话,后世存款的主力军,却是八零后之前的老人,新生代基本上都是赚一个花一个,蛋蛋后更是超前消费,在打工盛行的后世,一场疫情,让往日太多光鲜亮丽之人都漏了底色,这还是挣钱容易的后世,在封建时代,百姓抵抗风险的能力之弱,就可以想象了!)

      八零后大概都有记忆,在打工盛行之后,机械化开始之前,河南这个种地大省,遍地都是触目惊心的抛荒!

      原因就在这里,单纯人力、驮马化种地,根本就对抗不了灾害,若是遇上官府稍微横阵暴敛一点,破产的农民遍及天下。

      土地贵吗?

      两千枚铜板一亩旱地的买卖记录,唐后土地私有的历朝历代,官府记录上比比皆是!

      地价高吗?

      真心不高。

      为什么老百姓买不起?

      因为依靠种地,他们根本就存不到钱!

      历史的惯性厉害吗?

      就算是在科技化盛行的现代,播种之后,打了两遍农药,不用锄地,不用打掐枝叶的现代,一人二十亩的规模种地——还一样赚不到钱!

      别扯犊子什么种药材、种稀缺植物,种大棚……

      本钱都没有,种个鸡儿哟!

      更何况是这个时代呢?

      诸上所述,朱慈炯在南阳大开作坊之后,对于传统手工业、小民经济的冲击,就可见一斑了!

      ……

      听到了张思源的话语,众人心中大动,却不是担忧自家的生意被人挖了墙根,而是——作坊真的这么赚钱吗?

      不怪这些地主应变能力太强,而是——明朝中后期这一段,乃是资本主义萌芽的时期啊!

      开放的民间环境,使得因循守旧的地主,大都被善于变通的豪绅取代。

      是以,当听到张思源的话语之后,这些时代骄子们,纷纷动心了。

      他们彼此交头接耳,议论纷纷。

      张思源笑而不语。

      陛下给他的纺纱机,现在已经挂了一百锭纱锭,甚至水力带动的纺车,已经开始普及。

      他说的利润,可是扣除了陛下一半所得之后的利润!

      并不是没有人见到他家大肆修建作坊,想要跟风的。

      但是,在实行军事化管理的作坊,张家纺织作坊地机器,外人根本就得不到设计图。

      也正因为这样,使得那些跟风之人,纷纷损失惨重!

      同时间、同空间,一台新式机器,抵得上人家三十三台机器的竖置纺纱机,若是干不过传统纺纱机,才是有鬼了。

      “还请明府告知一个详细数字,也好让我们各自筹划一下,看看都能吃下多少股权。”

      陈贵生开口了。

      陈家不差钱,虽然商路不通,但是,家族赚取的钱财却是不会少的,无非少赚了一些罢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