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实苏年是真的有点心动,冬天吃烤红薯,是再正常不过的事情了。
尤其是在北方这一片,几乎是类似经典项目或者传统习俗一样的习惯,不过现在能卖烤红薯的摊位,确实也不多了。
曾经他在澜大附近找了很久,都没找到一个卖红薯的摊位。
现在机会来了,如果真的能够培养出来一批人烤红薯,这样的时候,到时候生意会有多火爆?
这不仅仅是赚钱的事情,其实关乎到整个地摊行的风气。
其他人怎么样苏年不管,他只知道自己手下的这些人,自从入冬以来,都开始懒散起来了。
如果继续这样下去,不说今年冬天他们无所事事,明年春天到底能不能继续今天的势头都说不定。
要知道,好吃懒做的习惯,可是很容易就能够养成的。
所以回去之后,苏年就联系了公司这边,征询了很多人的意见,看看他们是否愿意冬天出摊去烤红薯。
大概是因为公司刚刚成立的缘故,他们的热情还没有被完全消磨掉。
很多人都踊跃报名,除了几个看起来好像觉得烤红薯比较跌份不想去的人之外,其他人都表示可以接受。
于是苏年让他们做好了准备,然后去采购了烤红薯的烤箱,令人意外的是,烤箱的耗电量好像并不是很高的样子。
准备这些烤箱,苏年就花费了不少的功夫和钱财。
更何况烤红薯带着烤箱,总得有个电动三轮车,所以苏年又跟庄灿谈了一桩大生意。
庄灿听说苏年哟啊让人摆摊区烤红薯之后,马上提议说老城区这边也可以做。
苏年想了想好像也是,老城区这边的旧时代氛围更浓厚。
于是,苏年晚上就好好规划了一下将这些人和摊位都投放到什么地方去。
将近三十个高校附近肯定是要有的,主要在人流量比较大,而且学生和路人混杂的学校大门口。
商业街上也要有,而且不止一个,按照人流方向进行划分,安置在路口的位置。
老城区这边面积比较广,主要集中在主干道和大型集散地的门口位置。
林林总总算下来,居然把购买的五十多烤箱和电动三轮车都派发了出去。
剩下的,就是准备做生意了。
经过了今天的准备之后,苏年终于重新找到了薛大爷。
看见苏年出现的瞬间,薛大爷仿佛送了一口气,三千块钱虽然好,但是谁不想要个长久的收入?
尤其是他都这个岁数了,家里面还有个外孙女要上大学。
苏年之所以能够给出百分之五的分成,也是看在这一点上,薛大爷确实也是不容易。
他是摆地摊的,算不上是正经的商人,没有什么在商言商的说法。
地摊都是他的自己的,商品也是他提供的,赚了钱自己拿大头,剩下的想给谁多少都随心意。
而且地摊的文化决定了地摊的本质就是人与人之间的交互,遇到困难的人伸手帮一把也很正常。
当薛大爷看到满地的烤箱和电瓶车的时候,都有点震惊了。
五十多辆电动三轮,后车斗上都放着同样的烤箱和备用电源,整整齐齐地放在院子里面,视觉冲击很大。
这个后院还是从老城区借了一块地方的,都是庄灿和蹦子帮忙。
薛大爷愣了半晌,然后才说道:“你不是说先整两个点试试吗?”
苏年点头说道:“是啊,我们的约定是先整两个点试试,但是那是我们之间签约前提。就算你不跟我签约,我还是要继续下去。”
薛大爷看了看苏年,觉得苏年就是个败家子。
苏年想得就很简单了,这些烤箱完全都是七天无理由退货的,电瓶车更不用说了,全是蹦子他们的东西。
实际上到现在这些电三轮苏年都还没付钱。
如果不成的话,想退货很方便,如果可以的话,那就能够抢先占据市场。
许恪的教训不能再上演了,好生意不迅速铺开,马上就会有人意识到生意的好做,随后迅速跟风。
毕竟这装备也不是什么太贵的东西,烤红薯也没有什么技术含量。
唯一重要但是薛大爷的经验。
他提供的供货渠道十分重要,是一个红薯的大经销商,都是从村子里收上来的红薯,质量好,价格公道。
“怎么选这个又软又甜,能够烤出糖蜜的白薯特别重要。我交给你们,你们先得看……”
薛大爷很快就进入了状态,桌子上放着三五个红薯,下面坐着一群小年轻,颇有些农业学教授的风范。
不管是进货还是教学,其实都没什么东西,一天的时间满就结束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