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二七章分赃
战争是政治的外延,而权力本身以及构建权力的过程则称之为政治。在国际政治领域,目前阶段旧的国际秩序已然倒塌,而新的国际秩序尚未构建完成的时期,正是构建权力过程最紧要的关头。
政治矛盾的爆发,在欧洲已经有了一个范例,战争正在撕破每一个国家的面皮,卷入战争的两大集团正在欧洲乃至更大范围内,扩大着他们交锋的阵线。协约国集团在索姆河战役发动之后,又接连发动了巴勒斯坦战争,英国和埃及的军队在地中海舰队的帮助下,在巴勒斯坦完成登陆,在艾伦比将军的率领下,埃及英国远征军对土耳其的南方领土发动了攻击,以配合另一部分远征军在巴尔干半岛的登陆行动,进而完成对巴尔干半岛的解放,接触奥匈帝国对意大利,希腊等国的军事威胁。
奥地利对意大利的反击战争已经顺利的将战线推进了意大利本土,意大利军队糟糕的表现让开战伊始时协约国集团对于南线的战况颇为放心,但现实情况却让他们不得不重新审视意大利这个最后时刻才加入阵营的盟友。他们已经不得不面对奥匈帝国突破勃伦纳山口这个意大利东北部最后的险要之地的现况,意大利在战争伊始所获得的那些便宜尚未捂热,就面临着老本就要输光的困境。对于英法来说,一个由军队不满阶层组成的新的意大利势力,目前呈现出一种可以取代王室的可能。
从整个欧洲对德国的包围攻势来看,意大利的重要性不言而喻,意大利和希腊一旦沦陷,那么整个南欧就将整个陷入德国的势力范围,而德国人所谋求的联通欧亚大陆的bb生命线将进一步稳固,而整个欧洲除了已经推出战争的俄国人之外,协约国仅仅只剩下英法一个半国家可以继续与德国争夺的了,所以,在策动索姆河战役来解凡尔登的围,发动巴勒斯坦战役来重建包围圈之后,他们还有必要再帮意大利人一下,在地中海舰队的帮助下,近十二万英国远征军进入意大利,帮助意大利军队重建前线的防线。出于政治的考虑,英国人也与现在看起来还不是那么强壮的意大利国家法西斯党保持了联络。为了南线的安全,如果有必要的话,英国可以帮助他们实现攫取政权的愿望。
而在法国本土方面,索姆河战役创造了一个惊人的记录,在第一天的战斗中,有6万名英国远征军士兵倒在了异国的土地上,英德双方的坦克和机枪,配合上战壕铁丝网防御体系,让处于守势的德国人在第一天的战争中获得了战术上的胜利,但是英国人仍然实现了部分战略意图,德国将被迫从第五集团军抽调部分兵力来加强西线的防守,这样也就减轻了凡尔登一线法国人所面临的压力。也许正是这个原因,贝当指挥的凡尔登战役在这一天损失并不是很大,虽然贝当很恼火的认为如果不是德国人使用前所未见的毒气的话,他有理由相信他的部队将能够收复一些失地,但战场是没有如果的,不管怎么样,德军已经从第一阶段的措手不及中醒转过来,并开始谋求发动针对英军这一轮攻势的反击。
奥匈帝国的军队目前完全交给了奥匈帝国总司令赫岑多夫元帅指挥,在德国方面的建议下,负责进攻如今看起来地位突然重要许多意大利的奥地利集团军数量从一个增加到了三个。奥地利人也重提当年茜茜公主被意大利人刺杀的旧事,发动了更多热血的奥地利人开进了亚平宁半岛。而巴尔干半岛方面则由于战争的基本结束,军事任务只剩下了维持治安及占领方面,所以在留下了一个集团军以配合土耳其和保加利亚人控制巴尔干半岛后,他们将主要的作战目标放在了征服意大利上面,并将与英意联军形成新的对抗均势。
在西线方面,德国人在顶住了英法联军的第一轮攻势之后,也开始准备发动新的一轮反攻,德皇再次发表动员讲话,表示希望能在巴黎度过新年,虽然这在现实上实现的可能性并不大,但这毕竟给了前线部队压力和士气,并且他的讲话也为他的军队带来了数十万新生力量,新的预备役部队开进了比利时和法国,为夏秋季攻势做好了人力准备。在凡尔登方向,威廉皇太子也亲自抵达前线视察,并慰问了在第一天的防御战中建立功勋的士兵们,总体而言,德军在这一阶段的战争中有所损失,但问题都还不是太大。只要南线还没有出现大的混乱,即便中美两国很快就将通过的就公平贸易和自由航行权力的宣言不能及时的产生作用,那么德国也无需为未来担心。
从中国方面德国人也获得了美国的新要求,美国希望在澳大利亚实现他们的战略目的,这与德国的世界政策是有所抵触的,中国方面的意思是如果德国需要,那么中国可以坚定的表示拒绝,而在印度方面,中国方面则摆出了军队在连续作战后需要一个休整期,且需要避过夏季作战的理由,希望与德方再次就印度方向的作战计划和规模做总参谋部级别的探讨。
为了应付英国人在巴勒斯坦的攻势,德军除了加强对新生的阿拉伯王国的政治攻势之外,也向土耳其南方边境派遣了以克莱森斯泰少将率领的一个军。由于担心这种举动有可能会触沙特国王的缘故,应德国方面的请求,第二方面军派遣了以白崇禧少校为首的一个军事观察团前往阿拉伯地区,就英国军队进入阿拉伯领土和德国帮助阿拉伯传统敌人土耳其的问题,与沙特国王展开接触。
从法理上来说,英国并没有承认阿拉伯王国,所以,相信沙特方面对于英国人此番的动作不会感到太愉快,但是力量的悬殊和国家新生的现状,会让他有可能会选择一种权宜的对策。当然,如果他有一个相对纯洁的外力的帮助介入的话,这一切都有可能会发生变化,也正是基于这个判断,总参谋部批准了白崇禧计划,也就是发动并指挥阿拉伯军队,为建立独立统一,领土完整的阿拉伯国家而努力,并实现中国的政治军事目的的计划。
对阿拉伯来说,英德都不是单纯的朋友,也不是单纯的敌人,只有中国才是一贯的无私帮助者角色,而且中国每次派遣来到阿拉伯来的军政官员,都与自己抱有相同的宗教信仰,从这一点上来说,沙特国王甚至完全可以把中国看成一个强大的伊斯兰国家。
这一轮的政治及军事的冲突和各方的应对对策,都将在未来的一两年内产生深远的影响,甚至有可能决定未来数十年的世界格局走向,所以,即管我在面临着另一场与美国人的政治桌面上的角力并双方都勉力维持着不要将这种角力军事化的同时,我仍然要与外交部及总参谋部的部分人员就与德国之间的合作关系保持着持续的关注。
尽管在国内因为对德的合作程度和力度问题上,有着很多的不同意见,包括皇次子溥英之所以闯出祸事来,也有这方面的原因在,但我始终不认为中国应当一门心思的把所有的力量用在与德国的全面合作,或者德国人需要什么就给什么帮助的程度,这样做不能够实现欧洲战争,中国发展的战略目标,一个衰弱和混乱的欧洲才符合中国的长远利益,尽管欧洲最终要走向和平,但是谁都不希望欧洲在修养几年后又走回到英国时代的欧洲,那样对于中国来说,是没有半分益处的。
正如美国人的赤裸裸的言辞所说的,尽管他们喜欢和平,但绝不是现在就立刻以和平取代战争,德国在国力不受大的影响的情况下迅速摆平英国之后,他们必然会持续追求他们的世界政策,与中国或者美国的利益冲突,几乎不用怎样多想就可以得到答案。事实上在这个时代,对德国人的恐惧也是一个常见的思想,一个四分五裂的德国在统一后短短三四十年,就能够积累起与统治地球四百余年的英国相匹配的国力,如果再让他们迅速的赢了这一仗,他们将会以怎样一种姿态去统治这个地球?当然,与其说是恐惧德国本身,还不如说是恐惧他们即将带来的与过去英国人差不了多少的那种旧秩序。人类生活在这样的秩序体系下太久了,新生力量都需要变化,所不同的是德国希望取而代之,而中国和美国看起来是希望以一种新的平衡体系来取代一极独大的秩序。
也许正是因为这个原因,在双方都观察到英国在投入了数十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