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零八章 时局变幻 (求订阅 求月票)(1/2)
随着陈宇的一声令下,整个京郊的大学体系完全运作了起来。无数的老师带着许许多多又深造半年的学生们,开始测算数值,打造仪器。
在墨老这早已开始接触电能的大家的带领下,电池组和电报机的进度在迅速推进。
另一边三仙研究中心则一刻不停地在,制作着各式各样的热武器。帝国这巨大的战争机器,正在以一种超高速的方式运行着。
在接下来的一个月里,虽然南面却有些棘手,但其他方面就像是长孙冲说的一模一样。京城虽然故事不少,但依旧稳如泰山,之前陈宇等人所恐惧的李二被架空一事,根本没有发生。
太子李承乾从那日传出被幽闭之后,就在无消息。不论是陈宇,还是其他本就在京城的顶级权贵怎么探查,最终的结果都只是一句话。
‘陛下不允。’
就连那行迹诡异的柴绍,这个月都老实了很多,并没有什么异状。当然了,他也没傻到主动请战的份儿上去。
李二对其的态度依旧是那么不咸不淡,既没招,也没驱。
吐蕃的另外两路大军,则已经陷入了战争泥潭当中无法自拔。
好在他们的军粮够用,劫掠了大唐多数城池过冬余粮之后,吐蕃大军在后勤方面也算是不需要操心了。
双方的空军无疑是掌握着很好的视野,也就只有他们,才能看到那双方近五十万大军、延绵数里的宏大对垒场面。
两边统帅都是以智慧著称,只不过一个是文臣著称,一个武将称雄罢了。
在统兵方面,就更加写意了不少。
其中很多战争伤亡不大,但打得却别开生面。就连李二看后,都为二人的指挥艺术而深深地折服。
势均力敌不好说,不过一时间破不了关那是肯定的。
北面也一样,在此就不多赘述了。
唯有剑南一道,发生了一些另李二没想到的事情。
其实陈宇对于李二来说,战争的需求远远没有政治和科技来的那么强烈。
见陈宇没事的消息之后,李二几乎下意识地发了一道圣旨,命令陈宇即刻返程不得延误。
陈宇这边的反应就很微妙了,圣旨扣在了李恪那里,根本就过不了他的关!按照既定原则,陈宇领兵在外,人没找到。
之后恼羞成怒的李二连发两道金令,更催派了千牛卫百人校尉队长李猛日夜兼程,亲赴益州寻人。
只可惜陈宇早已得到了长孙冲的提醒,带队专门钻进吐蕃沦陷区。使得李猛连根人毛儿都没摸着,若不是这千牛卫各个身经百战,铁血无比的话,可能他自己都得折在那一片混战之中。
陈宇为什么铁定了不回呢?
这都年节十分了,回京过年多好。
其实陈宇和长孙冲也有自己的考量,当他们得到太子被幽闭的消息之后,确实欣喜若狂,但随之而来的疑虑也让两人有些投鼠忌器。
李承乾未废为先,柴绍和空天军当中那神秘的内应也未被擒拿在后。
综上所述,二人总觉着现在的一切,这就像是为了麻痹李二或者自己,专门做的一个局那般。
要知道,陈宇如果回京了,他这一队北上驱逐的唐军应该会立即返回益州。
如此一来,堵在雪山门口路的程怀默,就会面对孤立无援的境地。而程怀默一旦后退,那就将代表益州大部又会变回到沦陷区。
同一时间,无秦琼的岭南道大军,将再次面临被前后夹击的危险当中。
遂思前想后的剑南道成为了真正的抗旨大军,以一种出其不意的压顶之势,陈宇率领着五千轻骑,一万步军疯狂掠地,根本不计伤亡,一路追亡逐北,杀得刚刚缓过劲儿来的丹增赤烈如丧家之犬,惶惶不可终日。
如果不是其沟通了中路大军,由大论尚囊部专门抽调了一部分热气球前来支援的话,可能丹增赤烈就要被陈宇和程怀默首尾夹死了!
现在的剑南道,不论百姓亦或者是军人,只要见到脸上带有两坨不自然红晕的人。几乎问都不用问,扯开嗓子抄家伙就干!
陈宇更是深得后世太祖的精髓治军法,对大唐的百姓秋毫不犯。
李二前些天还接到了地方刺史的求功信,内容专陈述了陈宇军路过他西南重镇彭州时,火炮上墙,所有军伍衣不解带,合甲而眠。
最让他感动的是第二天的清晨,当这位刺史推开大门时。整个街道上,满满的都是陈宇的部下!没有一个人靠近百姓的家门,没有一个人发出任何响动。
大冬天呐,家家户户新桃换旧符,不论剑南道遭了多大的灾难,人们总有向往美好一年的愿望。
加之大唐集团在道内每个城市都奉行了,压低粮价、肉价、朱匹价格等等一系列亏本的惠民政策。
使得未被弄走的百姓们,得以过一个‘富庶’的余年。
可在这样的情况下,一城喜气洋洋的保障,军队。却睡在冰冷的地面上,很多人连眉毛、钢铁铠甲的边缘都被冻出了霜。
这倒也不是陈宇不远升帐的矫情,而是如今野外确实不安全。他们大军仅有万余人,这是占着地利人和硬拼回来的土地。
夜宿野外极有可能被对方大部反扑,住城里就没有地方,只能睡在地面。两权相较取其轻,最终答案各位已经看到了。
别说士兵,就连陈宇本人,早上起来脸皮都被铠甲给粘住了呢!
最终,一如陈宇愿望中的那样。他的南路军在拿着各种食物的,百姓的夹道欢送下,喊着号子,迈着整齐的步伐走出了彭州。
古往今来,所有的军队,哪怕是汉家子对阵汉家子,能做到秋毫不犯似陈宇这般的,无人!
陈宇从没有想过就他的一个小小举动,居然引起了剑南道,乃至整个大唐的轰动!
不止是关于赞扬陈宇秉性的奏章,如雪花一样飞往京畿。
就连现在外抵御吐蕃的陇西道行军大总管薛万彻、关内道行军大总管张公谨、岭南道行军大总管秦琼等成名已久的大将,都均数被参了几本。
参他们的无非都是些御史和地方刺史,毕竟他们行军匆匆,根本未带齐过冬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