阶段。
孔子的克己复礼恢复礼仪对当权者当然是一件好事了,由民间家规的礼到国法政治上的礼完全符合统治者的口味。孔子所讲的礼、仁、忠恕、孝悌等伦理道德要求和行为规范的实际目的最终是为了讨好统治者,是变着法的为统治者服务的,而并非完全是为广大民众所考虑的。孔子的忠孝等是为统治者而设,是有悖于伦理的。道德当然是千年万年也不会改变的,但是实际执行操作起来能否主持达到真正意义上的道德公正。人伦道德是从天地道德那推导引申而来的,是符合天地精神的,是大纲要。孔子只是提倡进行礼仪活动,而并不知道礼仪所包含具有实质性的真正内容,礼是形式,里面有故事内容。
儒学只关心政治人事活动不关心自然,与前人先关心自然后关心政治的途径是不一样的,是本末倒置认识不清的。所谓的纲常是将几种人伦关系混淆在一起以迷惑转移人们的视线,而达到统治的目的,君臣与父子的关系完全是两回事。礼不可无,但不可太过,没有原则的忠是愚昧,是讨好统治者的理论基础。后来的帝王崇拜孔子是有政治目的的。当然孔子并非一无是处,后来的汉朝统治者觉得孔子的说教还是有一定的可利用价值,所以又为他树碑立传修建孔庙,汉儒曾经进行抢救,孔教逐渐得以复兴。
至汉武帝时才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称儒学为经,儒教成为上层统治者手中锐利武器或zhan有主流地位,汉儒尊孔以致将许多文献的著作权记在孔子头上,儒学迷障中国两千多年并且给中国走向衰败奠定基础。科举是提拔人才的一个重要途径,可是一直偏偏以儒家思想为衡量标准。汉儒学说遗误千年,今人仍然不觉。由于历代当权者过分地尊孔崇孔,才导致对中华古老文化认识上的误会误解和迷失与困惑。实质上中国古老文化是在儒家的误会和曲解之下而失去原来的面目,秦皇、汉武、唐宗、宋祖,每况愈下日渐败落,这也是我们现在中华民族在世界民族之林中落后的原因之一。以《易》学为指导的思想却是道家或其他各家推动中华民族思想认识和技术进步的原因。
汉朝为什么尊孔
汉朝打天下时各位儒生毫无用处,等到刘邦当了天子,手下大将、谋士等过去将领不守规矩,刘邦觉得自己没有皇帝的威严,于是请了一些儒生制定礼仪,维护皇帝前呼后拥的尊严,使诸将领跟随去做。孔子的礼仪着实让汉帝过足了皇帝尊荣瘾,皇帝尝到甜头,反过来又给予孔子以感谢,从此开始尊孔了。
可见《汉书》:
汉兴,拨乱反正,日不暇给,犹命叔孙通制礼仪,以正君臣之位。高祖说而叹曰:“吾乃今日知为天子之贵也!”以通为奉常,遂定仪法,未尽备而通终。
叔孙通,薛人也。秦时以文学征,待诏博士。汉二年,汉王从五诸侯入彭城,通降汉王。
通之降汉,从弟子百余人,然无所进,剸言诸故群盗壮士进之。弟子皆曰:“事先生数年,幸得从降汉,今不进臣等,剸言大猾,何也?”通乃谓曰:“汉王方蒙矢石争天下,诸生宁能斗乎?故先言斩将搴旗之士。诸生且待我,我不忘矣。”汉王拜通为博士,号稷嗣君。
汉王已并天下,诸侯共尊为皇帝于定陶,通就其仪号。高帝悉去秦仪法,为简易。群臣饮争功,醉或妄呼,拔剑击柱,上患之。通知上亦厌之,说上曰:“夫儒者难与进取,可与守成。臣愿征鲁诸生,与臣弟子共起朝仪。”高帝曰:“得无难乎?”通曰:“五帝异乐,三王不同礼。礼者,因时世人情为之节文者也。故夏、殷、周礼所因损益可知者,谓不相复也。臣愿颇采古礼与秦仪杂就之。”上曰:“可试为之,令易知,度吾所能行为之。”
于是通使征鲁诸生三十余人。鲁有两生不肯行,曰:“公所事者且十主,皆面腴亲贵。今天下初定,死者未葬,伤者未起,又欲起礼乐。礼乐所由起,百年积德而后可兴也。吾不忍为公所为。公所为不合古,吾不行。公往矣,毋污我!”通笑曰:“若真鄙儒,不知时变。”遂与所征三十人西,及上左右为学者与其弟子百余人为绵蕞野外。习之月余,通曰:“上可试观。”上使行礼,曰:“吾能为此。”乃令群臣习肄,会十月。
汉七年,长乐宫成,诸侯群臣朝十月。仪:先平明,谒者治礼,引以次入殿门。廷中陈车骑戍卒卫官,设兵,张旗志。传曰“趋”。殿下郎中侠陛,陛数百人。功臣、列侯、诸将军、军吏以次陈西方,东乡;文官丞相以下陈东方,西乡。大行设九宾,胪句传。于是皇帝辇出房,百官执戟传警,引诸侯王以下至吏六百石以次奉贺。自诸侯王以下莫不震恐肃敬。至礼毕,尽伏,置法酒。诸侍坐殿下皆伏抑首,以尊卑次起上寿。觞九行,谒者言“罢酒”。御史执法举不如仪者辄引去。竟朝置酒,无敢讙哗失礼者。于是高帝曰:“吾乃今日知为皇帝之贵也!”拜通为奉常,赐金五百斤。通因进曰:“诸弟子儒生随臣久矣,与共为仪,愿陛下官之。”高帝悉以为郎。通出,皆以五百金赐诸生。诸生乃喜曰:“叔孙生圣人,知当世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