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
啃文学网 > 历史军事 > 我在春秋做贵族 > 第131章:宏伟计划的一部分

第131章:宏伟计划的一部分(2/2)

每岁夏收罢,召壮士就地而教,优异者入其军?”智申念的这一部分是智瑶在智氏内部要搞的兵源甄选。

    晋国每年夏季都有大练兵,不是国家召集年龄合适的男性去练,纯粹是各个家族都有这样的习惯,用以对应“士不教,不得征”的“士得教,方可征”这一条。

    这种“活动”晋国的贵族搞得最勤快,相反明知道“士不教,不得征”规则与道理的其余列国,他们限于各种各样的原因,每个家族三五年才会搞一次。

    列国平时的备战工作比晋国差多了,不怪他们在战场上被晋军各种打得满头包。

    其实,列国知道怎么回事,问题是他们的贵族根本玩不起晋国贵族每年夏季的大操练呀!

    有那么个诸侯国倒是玩得起,只是他们给玩错了方向,那个国家叫齐国。

    齐国一开始也学晋国,然后当时是智罃在任“元戎”,他发现齐国在效仿晋国,一次次派出军团前去找齐国约架,打乱了齐国的练兵节奏。

    练兵一次又一次被晋国搅黄了,齐国实在也受不了每年都要挨打,后来干脆就不搞了。

    到了齐灵公时期,吕环觉得那样实在不行,要不就提倡尚武精神,带头崇尚技击吧!

    然后,国君爱勇士,齐人换着法子大练技击,搞出的武器那个叫五花八门,各种在城市或乡间好勇斗狠的人简直不要太多,就此齐国彻底长歪了。

    智申看到的计划书没有一点跟个人训练战技有关,有的只是经过一层又一层的甄选,优异者直接被智瑶给吸纳进入常备军,然后再进行接下来的淘汰步骤。

    等于说,智瑶不光要智氏内部最骁勇善战的人,还要将这些人训练成一个模样,用集体的方式养成战斗力。

    智申能看得懂,大体上也知道这么一支常备军对智氏的重要性,有些地方却还是存疑,问道:“如此花费重也!”

    正在规划工业基地的智瑶听得翻白眼。

    老智家养五千常备军又不是白养,遇到有出征需要肯定会拉出去作战。

    另外一点,有这么一支常备军的存在,等于“士”和“徒”的征召额度减少,也就让可征的税增加。

    有点问题的是会因为“士”和“徒”的不满。在这一点上智瑶也有招数应对,到时候搞一套不如常备军非勇士的舆论出来,让各阶层抢破头就是想进入常备军,抵消到可能出现的不满也就是了。

    这五千常备军,他们由智氏来提供装备和日常的粮秣消耗,能随时拉出去作战的同时,并不需要提供军饷这种玩意。

    要说常备军完全依靠智氏养也不对,他们有作战就能获得缴获,别说还有其它更重要的价值了。

    按照智瑶的计划,五千常备军的存在远比能够征召一个“军”更重要,关于这一点会在忠诚度以及战斗力上得到体现。

    训练常备军期间遭到淘汰的人,他们又能够达到一种“藏兵于民”的效果。

    说白了就是他们遭到淘汰,回去后肯定不甘心,接着练就带着子嗣或亲朋练,进一步能给智氏提供高素质的兵源。

    智申看完了相关的计划书又跟智瑶探讨,一系列听下来变成了一副目瞪口呆的表情。

    “我家藏书为众家之冠,比之周王室亦多;瑶创讲堂,族人皆可入,家臣子嗣亦可,差者可为皂、胥,中者可为邑宰,忧者便是我家栋梁;军有殿堂,‘士’无穷尽,无有率兵之困扰。”智瑶一副无可媲美的姿态。

    那个“殿堂”本意是宏伟肃穆,涉及到军事就是军校之类的意思。

    当然了,现在还没有军校,智瑶又要给“创造”了。

    恰恰是智申听懂了,才会完全被镇住,久久不知道该说什么。

    而这还是智申没有看到智瑶关于农业和工业的计划书,有点不好说的是他看了能不能看懂,懂了又是懂得多少。

    智瑶做的五年计划只是一部分,等这一部分完成,又会有一个新的五年计划。

    等于说,智申主掌智氏的时代里面,老智家会进入到一个以发展内部为重的时期。

    反正外部都知道智申是一个平庸的人,老智家也就不用有过多的发挥。

    再来是赵鞅当政肯定是老赵家光芒万丈的时刻,老智家帮老魏家打好辅助也就可以了。

    大家的注意力不是被老赵家吸引,便是会瞩目老魏家,哪怕老智家偶尔来一次高光时刻,只要是智申当家主的一天,谁都对智氏会有一种先入为主的印象,不会太过在意的。

    “五年,起码先给我五年的时间啊!要是有十年的时间,发展顺利的话能不能做到横推整个晋国?”智瑶看着还没有回过神来的父亲,心里期盼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