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等同得到了龙与麒麟一样。
基于刘繇的声名还不错,凌云开始并未打算现在就对他发动进攻。但郭嘉着眼于大局,欲想取得天下,刘繇必然不能绕过去。
因此,凌云才决定出兵,但他并不想对刘繇所动兵戈过甚,故而他亲自跟来,以便适当掌握尺度。
这些他都未与人提及,他虽然对张绣所部大肆杀戮,但那是出于大局利益,震慑其他诸侯。而对刘繇他却有着自己的想法。毕竟他所治下的地区,百姓生活还算过得去。他又是汉室的远亲,谈不上有多忠于汉室,可以将此人留下。
十万大军驻扎在石亭城外,第二日,凌云带军到石亭城外向范能挑战。
凌云在后世所见的热兵器时代,根本没有单挑这一说。甚至当初他在燕山起兵时,部将也很少与人单打独斗。
但后来这样的场景多了,他也就理解了。
东汉时代的武将极注重个人声誉,换句话说有两把刷子的人谁都不服谁。若是谁指着鼻子要和你战,你若是畏首畏尾地不肯出战必定会被人耻笑。所以一般自信能应付过去的阵仗都会有人应战。
但的确打不过人家,出去就是个死的情况,谁都不会太执拗于声誉,或者从大局出发,或者为了保全性命,那些武将可以高挂免战牌。
在这样的情况下,对方可能会极尽侮辱之词,进行强行挑战,若一直不出战,军心肯定会受到影响,士气低落,毕竟不敢出战的直接原因就是打不过人家,这谁心里都清楚。
凌云带军来到石亭城前,高顺奉令前去挑战。
果然不出凌云所料,樊能打开城门前来迎战。
两军很快列开对形,遥遥对峙。高顺手提长枪,在阵中翘首以待。
樊能是个虎背熊腰的大将,他战在本军阵前遥望对方的阵营,只见对方军中旌旗招展,军士排列整齐,一看就是久经训练的精兵。
一杆大纛旗下,一位乘坐火红战马的白袍将军俨然是一军之主。那名主将的相貌看不清楚,但他身后的大旗上的字却看得清清楚楚,正是一个斗大凌字。
樊能前些日子得到禀报,凌云亲自带军来攻,今日一见,想必此人定是传说中的凌云。
若是凌云凭借人多势众,不分青红皂白就攻城,樊能或许还有些忌讳。但若论单打独斗,他的确很自负。
凌云率军出征,主将为典韦,这二人都是重量级人物,眼前在阵中挑战的大将充其量只是副将而已。樊能自然不肯自贬身份亲自出去接战。
他转头环顾左右大将,朗声问道,“哪为将军愿接此阵。”
话声刚落,旁边一员大将高声应道,“樊将军,末将愿往。”
樊能点了点头,露出满意的笑容,“于将军多加小心本将军为你擂鼓助威。”
“多谢樊将军。”那姓于的将军道了声谢,催马拖刀奔向阵中。
“对面何人?本将军刀下不死无名之鬼。”距离高顺五六丈的距离,那姓于的大将勒住战马,高声喝问。
“本将军乃高顺是也,来将通名。”高顺用长枪指点着那人道。
“我乃扬州刘刺史驾下大将于麋是也,高将军到了阴曹地府莫忘了是我把你送了去。”那名将军哈哈一笑说道。
高顺神色不动,冷笑一声,“那你看你的本事了。”
他久经沙场,战斗经验丰富,知道对方是想用话触怒自己,让自己失去冷静而贸然进攻,而使对方有机可乘。他岂会上这个当。
于麋说完,催动战马向高顺冲去,单臂平平举起手中大刀,当靠近高顺之时,骤然用力。大刀带着尖锐的破风之声向高顺砍去。
高顺用枪一挑,架开大刀,而后快速兜转战马,挺枪向于麋刺去。于麋错马而过之后,也是快速调头与高顺战到了一起。
如此真刀真枪的阵仗委实凶险无比,二人俱各展所长全神应战,转眼间十余回合,仍然不分胜负。
凌云在后面看得暗暗点头,高顺的本事如何他心里非常清楚,虽然在《三国演义》里此人名不见经传,但其本事与张辽不相上下。
能与高顺打到这个程度,可以说于麋也不简单,看到刘繇手下的确有些能人。
不过,高顺终究是高顺,又打了四五回合,他瞧准了一个空当,趁于麋心浮气躁之时,一枪快如闪电般刺出。于麋慌忙躲闪,却未能完全躲开,高顺的长枪正刺中肩头。
于麋强忍疼痛,挥舞大刀劈向高顺,趁高顺躲闪之机,他催马回到本军阵前。
高顺暗叫一声可惜,此时再追也来不及了,如果方才再偏一些,那于麋真的就去了阴曹地府了。
好在伤了来人,也算胜了一场。
他振作精神,挺枪看向对方阵营,“还有谁敢与我一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