句是写花落花飘。柳丝榆荚自芳菲,不管桃飘与李飞;
桃李明年能再发,明年闺中知有谁?
三月香巢已垒成,梁间燕子太无情!
明年花发虽可啄,却不道人去梁空巢也倾。
一年三百六十日,风刀霜剑严相逼;
明媚鲜妍能几时,一朝飘泊难寻觅。
……
未若锦囊收艳骨,一抔净土掩风流:
质本洁来还洁去,不教污淖陷渠沟。
侬今葬花人笑痴,他年葬侬知是谁?
试看春残花渐落,便是红颜老死时。
一朝春尽红颜老,花落人亡两不知!
这些句是写花落人亡。
《葬花吟》是黛玉心灵的写照。她葬的什么花,是落花。花开花落,任其自在,黛玉为什么集而收之,哀而葬之呢?这正是一种触物生情、以物喻人的联想。这种敏感,这种心灵,只有像黛玉这样的才女才有。仔细品味,全诗有一个核心的意象:花飘花落。黛玉父母双亡,寄居贾府,没有依靠。她又是一个十分敏感的少女,从花的飘落联想到了自身,自怜、自怨、自诉愁心。如果脱离开父母是黛玉“愁绪”的一部分,那么潜隐在心中自己的婚姻大事则是“愁绪”深处的东西。虽说与宝玉日夜相处,是唯一情趣相投的人,但“金玉良缘”一直困扰着她,加上又没有亲人为她做主,她怎能不生出对命运的焦虑,对未来的愁绪?
宝玉爱恋黛玉如醉如痴,自不必说了。在初恋的阶段,他曾一度见了宝姐姐忘了林妹妹;见了林妹妹忘了宝姐姐。如第二十八回宝玉在旁看着宝钗雪白一段酥臂不觉动了羡慕之心,暗暗想道:“这个膀子,要长在林妹妹身上,或者还得摸一摸;偏长在他身上。”正恨没福得摸,忽然想起“金玉”一事来,再看看“宝钗形容,只见脸若银盆,眼似水杏,唇不点而红,眉不画而翠,比黛玉另具一种妩媚风流,不觉就呆了。”宝钗的丰韵、端庄、大方胜过黛玉。而宝玉愈来愈爱慕黛玉,相反,对宝钗愈来愈疏远了。这就是说更重要的则是思想和情趣的投合,气质和性格的吸引。
宝黛爱情的后一个阶段,即第三十四回——五十三回。
《红楼梦》描写宝玉青春的觉醒和性格的形成,和宝黛钗的爱情婚姻,是放到一个大背景下,即贾府表面上“鲜花著锦、烈火烹油之盛”,而内部豪侈淫糜、子孙不肖,预示着这“赫赫扬扬”的封建贵族正一步一步走向“运终数尽”,走向无法可挽回的悲剧命运。正是在这大背景之下,《红楼梦》展示了宝玉如何从青春的萌动而走向热烈而持久的**追求,如何从美好的情感和高层次的文化上体现了人性的本质。追求自由,喜欢平等,富有才华,这一切成为宝黛爱情的审美内容。而这一叙事就是写宝玉品质和情感的提升,为下一个叙事集中描写宝黛爱情故事奠定了叙事的根据。
第三十三回“宝玉挨打”是一个叙事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