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楼梦》文本是如何反映贾府由盛而衰的过程的
《红楼梦》创作中以曹家家世为素材的来源,已是不争的事实。但经过曹雪芹的“传神之笔”,来自曹家的素材已经在虚构中变形与重组,因此,生活的原型与小说内容之间不存在对照和坐实的关系。它所涵盖的不是一个“曹家”,而是像“曹家”那样的无数个封建贵族之家的典型概括。小说叙事情节的素材有来自曹家的,也有可能来自曹家的姻亲李煦家、平郡王家、福彭家等,甚至一般贵族家庭的生活素材。因而,对曹家家世研究只能用来探索《红楼梦》是如何运用这些素材表现贾府衰亡史的,曹雪芹是如何进行艺术构思的。下面从《红楼梦》的描写中看一看它是如何反映贾府衰败的。
贾府的衰败是《红楼梦》一条重要的意脉,曹雪芹采取两种叙事手段:一是前五回通过三个过场人物甄士隐、贾雨村、冷子兴,在他们凝缩的人生体验中,显现对以贾府为叙事中心的广阔社会生活的概括,勾勒了贾府百年衰败的历史背景,展示了一种原生态的社会。二是从第六回沿着贾府的衰败这条意脉,进入写实的描写。
(一)甄士隐是贾府悲剧的缩影
《红楼梦》开篇写了一个过场人物甄士隐(真)家的悲剧,象征了贾(假)府的衰败。真亦假,假亦真。甄士隐是一个财主,逍遥自在,不求功名。他尊重友谊,乐于助人。中秋佳节他想的不是自己一家人共赏明月,而是到葫芦庙去,把落魄潦倒的贾雨村请来,共度团圆之节。还解囊相助,使贾雨村摆脱窘况,进京考试获取功名。这样的人既不结怨于他人,又不给他人带来任何的不幸,但是社会却并不因他有美好的品质而给予他很好的回报“葫芦庙炸供”起火,甄士隐的家被付之一炬,只得到田庄岳父家去寄住。又“偏值近年水旱不收,贼盗蜂起,官兵剿抄,田庄上又难以安身”。岳父封肃(风俗)骗去了“狼狈而来”的女婿仅有的银子后,对女婿当面羞辱,背后指责,使得甄士隐贫病交加,想苟且偷生都不能。社会的混乱、动荡和黑暗夺去了他的女儿,烧毁了他的房子,抢走了他的田庄,打破了他平静的生活。
甄士隐经济的破败,精神的崩溃,一开始就为《红楼梦》悲剧定下了基调。跛足道人的《好了歌》所提到的功名、金银、姣妻、儿孙这四项是世俗社会人生普遍的追求。所以它不是某一个人的人生体验,抒发个人的情怀,而是从全知叙事视觉出发,跨越了时空,涵盖了过去、现在和未来作出的总的概括,是对现实的警示和对人生的点悟。
1人生体验的高度概括
生而为人,其需之多,几乎不可穷尽,但人生最基本、最重要的就是孟子所说的:“食色,性也。”“饮食男女人之大欲存矣。”传统社会人生最大的事情是成家立业;最大的欢乐是阖家团圆;最要紧的事是养儿育女。穷年累月,日出而作,日落而息。因而,他们羡慕神仙,所谓“世人都晓神仙好”的“好”,是世俗之人的理解;而神仙所说的“好”,是与尘世“功名”、“金银”、“姣妻”、“儿孙”的无缘。至于“了”,是对世俗**的了断。这在世俗社会是很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