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
啃文学网 > 历史军事 > 平凡的明穿日子 > 第一千二百七十四章 凑趣

第一千二百七十四章 凑趣(1/2)

    看了遍告示,徐灏微微皱眉,没想到栖霞寺的风气这么不好,看了眼最下面的年月日,是前年的。↖

    右边的告示上张贴的是捉拿犯人的悬赏告示,徐灏无心观看,抬头望了眼上山的道路,果然依稀看见些乞丐,穿的破破烂烂,老弱病残的,拖儿抱女的喊着要钱。

    徐灏打心眼里升起厌恶,如今是国力上升时期,人口刚刚恢复到宋代鼎盛时期的规模,还不到一个亿,土地兼并情况不严重,官府还算有作为,各种海外粮食作物持续推广,科技水准也大幅度提升,商业繁荣,应该说但凡有手有脚之人,在哪不能混口饭吃?

    实事求是的讲,各地有没有失去土地的流民? 有!

    有没有吃不上饭的人? 有!

    有没有无家可归之人? 有!

    有没有走投无路甚至揭竿而起的?有!而且还不少,但是在富甲天下的京师,绝对不可能出现这么多乞丐,皇帝也是要面子的,中央朝廷也是要追求德绩的。

    所以金陵的乞丐大多数是所谓丐帮的人,人家就是吃这一行饭的,游手好闲,不劳而获惯了,今儿一起跑到这儿来集体要饭,明儿跑到那里乞讨,居无定所,往往令朝廷和当地衙门无可奈何,把人安顿或发配外地,没几天又跑回来。

    **和乞丐可谓是古往今来最古老的行业,根本无法彻底禁止,乱世讨饭,盛世时人家要的是钱,给食物或几文钱,还会骂你几句呢。

    无需徐灏提醒,过往游客谁不晓得怎么回事?除非是来一心还愿的信徒,或心善心软之人,大多数人都不愿给乞丐们钱,也给不起。

    游人提着进香的灯笼,捧着小红板凳,几步一拜的登山。

    因官府三令五申,这些乞丐不敢一路纠缠,强行讨要,是以没有激起游客的愤怒,秩序还不错。

    栖霞寺在洪武朝修缮过,占地面积大约四十亩,依山势而建,一层层的上升,远远望去气势庄严美观。

    寺门前是一大片的开阔草坪,有平静如波的明镜湖和形如弯月的白莲池,到处都是葱郁的花草树木,远方是蜿蜒起伏的山峰,白云如画,景色清幽秀丽,空气清新。

    徐灏等人进了山门,顺着甬道,头一座是弥勒佛殿,后面是毗卢宝殿、大雄宝殿、法堂、念佛殿、藏经楼、舍利石塔,寺庙后面是著名的千佛岩等众多名胜。

    不约而同的,大家在左侧的石碑前站住,默默看着由唐代书法大家高正臣所书,据说是唐高宗李治亲笔所提的栖霞古碑,看着上面的碑文,感受着历史沧桑。

    明朝人和后世人一样,老百姓大多喜欢武功豪迈的汉唐盛世,崇拜春秋战国以来的历代先贤。但是在社会文化习俗方面,宋代的影响无处不在,毕竟距离汉唐时代太过遥远,知识传播掌握在少数人的手中,老百姓更多的是道听途说,以及祖祖辈辈流出下来的传奇故事。

    对士林而言,经历过洪武朝的官员文人,近乎一面倒的推崇“与士大夫共天下”的宋代宽仁理念,毕竟谁也不愿再整个家族弹指间灰飞烟灭。

    游客自觉的分成男女两边,徐灏跟在张辅和徐汶身后,看了殿内面带笑容的弥勒佛,一边是昂首挺立的韦驮天王。

    出来后拾级而上,大雄宝殿里供奉着高达十米,全身鎏金的释迦摩尼。倒是毗卢宝殿位于其后,正中供奉高达五米的金身毗卢遮那佛。

    徐灏不知道这是受到密宗佛教的影响,毗卢遮那佛也是释迦摩尼的法身,即汉家尊奉的大日如来。

    也就是说,大日如来才是汉化的佛祖,梵王和帝释天侍立左右,二十诸天分列大殿两侧。有趣的是南海观音位于佛祖的后面,显示出汉人对观音菩萨的喜爱。

    宝相和蔼可亲的观世音娘娘面带笑容,伫立鳖头,善财童子和龙女丫鬟站在一边。徐灏一如既往的对佛教抱着敬而远之的态度,旁人纷纷虔诚跪拜,他则看了眼就大步走出去。

    庄严的钟声悠悠飘远,三座正殿香烟缥缈,徐灏在外面等了半天,才终于将自家女眷们等了出来。

    正殿附近不好言笑,所以大家都没怎么交谈,逛了一大圈后,来到后殿的百子堂。

    百子堂在后世的重新修缮中是没有的,在这时候却是寺庙最重要的收入来源。徐灏看着慈祥的送子观音龛内有着许多活灵活现的童儿泥像,有穿着肚兜戴着文士巾的,也有光着头笑嘻嘻的,有读书的,有练武的,有骑马的,有打伞的,有玩龙灯的,也有打秋千的,有翻筋斗的,也有敲锣鼓的,总之共有一百多个各具特色的造型,大抵对应着民间百业。

    沐皙对着女人们说道:“谁想有个儿子,偷个小帽子回去,据说包管有孕。”

    这年头谁会嫌儿子少?不管有没有生养过,成了亲的女人无不嘻嘻哈哈的走到龛子前,抢着拿泥像的小帽子。

    徐青莲沐凝雪等姐妹们则站着不动,一来年纪大了,二来自持身份。

    徐淞见状笑道:“嫂子们不偷帽子?我明白了,看来是哥哥们有心无力了吧?”

    “去你的。”徐汶笑骂道。

    他们在这里互相嘲笑,就见新开脸的红雯给送子娘娘磕过了头,站起来,偷偷摸摸的趁人不备,拿了一个小帽子转身就走,引来其她人的善意哄笑。

    徐海对着沐昂说道:“这新姨娘方才偷帽子的羞怯光景,真是有趣,你现在附庸风雅,何不作一绝赠她?”

    沐昂笑着点头,思索了下,朗声道:“女娘新嫁尚含羞,送子观音默默求;伸手欲偷罗汉帽,通红粉面几回头。”

    大家纷纷叫好,徐灏也惊讶的道:“士别三日当刮目相看,作的好。”

    正说着,一路陪着的主持和尚提出邀请贵客去佛堂里休息,徐灏笑了笑,说道:“你们去吧,我与姐夫去瞻仰瞻仰舍利塔。”

    大家对此心知肚明怎么回事,来到佛堂坐下,主持殷殷招待,取出上好的茶点敬过,然后向香火道人使了个眼色。

    道人遂捧过来一本册子,主持和尚说道:“荒山小庙,蒙各位施主老爷、太太扶持,今年尚少些油漆粉饰、神像装金,望诸位老爷太太随缘功德,百子千孙,福寿绵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