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人和西班牙人几次交锋,仗着枪炮犀利,将西班牙人打得没有还手之力,两个月之后就攻取了墨西哥城,然后一路向南,攻城略地,直至到达巴拿马,然后这些地盘就归了日本人。
崇祯一看,日本人要是老老实实占着北美慢慢扩张,倒也难以奈何他,但是日本人野心过大,一下子就想鲸吞半个美洲,这就让人有机可乘了。二战时期日本人的扩张同样没有什么理智可言,或许日本人本性如此,任何时候都是不可救药。
正因为日本人向南发展,北部就有所忽略,连西雅图也被暂时放弃,这无疑给了大明往北部发展的机会。但是,要找一个独当一面在北美拓荒建国的人,大明治下除了郑芝龙,好像并无什么合适的人选,不,严格说来郑芝龙也不合适,去北美将来必定要和日本人死扛的。不过,要是李自成肯去,班子是现成的,抗打击能力也是一流,倒是最好不过。
崇祯的意思,就是让李自成去北美发展,占领后世加拿大和美国北部的地盘,那地盘足够大,比整个中国还大,李自成应该会动心吧!
关于崇祯和李自成究竟是怎么谈的,这是一个不传之秘。应李自成的要求,这次会谈被当作国家机密封存,无人知道大明皇帝和李自成到底谈了一些什么。
但是,这丝毫也不影响有心人对这次巅峰会谈进行各式各样的演绎和传播,当一年以后,大顺的人马陆续抵达北美之时,关于这次巅峰会谈的许多版本先后流传开来。这些江湖传说极富想象力,内中既有荒诞不经的传说,也有看似严谨的推演版本,大明的说书家和小说家不吝口水,一致赋予这次巅峰会谈以最精彩的演绎。民众们无法获得官方的权威报道,但是可以欣赏各式精彩的江湖传说,虽然莫衷一是,却也乐在其中。
一种说法是赌约说,这大约是最离谱的说法,是崇祯和李自成打了一个赌约,胜者留在中国,败者远赴北美。结果李自成输了赌约,自然就得放弃中原,远赴北美。至于通过什么方式打赌,又有多个版本。有的说很简单,就是抓阄,还具体到了抓阄的道具,那道具是两根火柴,火柴一长一短,抓到长的胜,抓到短的就算输,李自成先抓,一把抓到了短的那根,因此输了。又有的说,就是抛银币,抛出银币,如果是花纹的一面,那就是崇祯远赴北美,如果是有字的一面,那就是李自成远赴北美,结果不问可知,李自成输了。还有的说,大明大顺的皇帝干脆玩起了“锤子剪刀布”的游戏,三局两胜,大明皇帝最终胜了两局,事情就是这样。当然还有扳手腕决胜负之说,将大明皇帝扳手腕的技巧和力量大事夸张了一番,这个说法也很是卖座。当然,最夸张的是打哑谜说,说的是两位皇帝打起了哑谜,情形就像曹操和张飞打哑谜的故事,这故事明显是杜撰,但居然也有一班听众为此喝彩。
比较让人信服的说法是,说大明皇帝开出条件,李自成不得不接受。论开战,李自成的大顺根本就不是大明的对手,论经济实力,大明经济高速发展,大顺望尘莫及。大顺要对抗大明,根本就没有任何胜算,既然打不赢,与其被灭,到时必定兵败身死,血本无归,不如干脆顺水推舟,接受大明皇帝的建议东进北美。北美既然沃野千里,矿藏丰富,比中国还大,这个出路也不错,嗯,在北美做皇帝也是一个不错的选择。李自成还趁机跟大明皇帝大谈条件,一是大顺的债务——前身是“平辽公债”的“平蒙公债”——一概由大明承担(在这一点上,李自成还真是够负责任的,并不是一拍屁股一走了事),二是大明要送几条铁舰给大顺,三是在未来十年内,承诺向李自成治下的北美地区移民一千万,四是提供武器支持,并保证长期售予其先进军火。对此,大明皇帝一一应承,李自成审时度势,最终不得不选择了放弃中原,东进北美。
类似的说法是,大明皇帝以张献忠为例,指出张献忠到了吕宋之后,取占城,攻真蜡,时间不过一年多,摇身一变便成了海外雄主。你李自成比之张献忠强得太多,所以也正好到广阔天地大有作为的北美发展。你李自成创业的本事天下无双,从一无所有而至于坐拥天下,中间甚至只落得十八骑,再又重振雄风,创业和再创业,创业精神令人叹为观止,有这样的本事,理所当然最为合适去北美再创业。作为中国,一山不容二虎,只能留下一个,怎么办?自然是更具创业精神的大顺皇帝李自成走出去才是众望所归。
------
如此等等,各种江湖传闻各有各的受众,报纸热卖,说书热场,谣言热传,然后,极大地满足了大明百姓的八卦心理。总之,谈妥之后,李自成就安然返回了北京,然后开始兑现承诺。
不过,李自成东进北美之路并不是各种传说中的那么直接,而是逐步实施的。首先是大顺与大明租借库页岛,大顺分批向库页岛进发,此前大明已经在库页岛大兴土木,李自成的人马以库页岛为基地,开始派先锋登陆大明预先在北美建立的基地,基地就在后世的温哥华附近,经先锋人马确认温哥华这里确是沃野千里,李自成的大顺就开始秘密运送兵马抵温。日本人此时忙于消化所占大片土地,无暇北顾,大顺的东进还算顺利。
自此之后,逐渐由秘密而公开,李自成的人马源源不断往北美进发。有张献忠的成功案例在先,大顺上下虽然对故土有点恋恋不舍,但是在大顺“广阔天地,大有作为”的口号下,大顺将士多是热血青年,大家都怀揣着一个梦想,就这样满怀憧憬地奔赴远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