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
啃文学网 > 历史军事 > 帝国苍穹 > 第87章 重铸国防军之魂(上)

第87章 重铸国防军之魂(上)(1/2)

    德国,上巴伐利亚,米尔多夫,战场地带

    1950年11月26日,星期六,雨夹雪

    持续一天的低强度降水尚不足以将城市周边的田野变成泥潭,真正使此处地貌发生如此改变的,是苏联红军近卫火箭炮兵第56团及近卫步兵第77师、近卫步兵第84师、步兵第21师、步兵38师所属炮兵部队,外加近卫坦克第46旅的百余辆坦克和装甲车。也就是说,苏军已在米尔多夫这样一个不起眼的小地方投入至少4个师、1个**坦克旅、1个**火箭炮团的进攻兵力,而在此阻挡苏军南下的德**队仅有一个步兵师——民主德国陆军第1步兵师。该部与昔日第三帝国的德意志国防军第1步兵师乃是承接关系,拥有“腓特烈步兵师”之荣誉称号国防军第1步兵师组建于1934年,1939年作为第一波动员参加战争,先后入侵波兰、法国、苏联,1945年在柯尼斯堡、萨姆兰半岛和皮劳战斗中受重创,残部经海路撤往石勒苏益格-荷尔斯泰因,后向英军投降。在度过了一年多的战俘营生涯后,腓特烈步兵师的官兵们因东西方阵营大战的爆发而返回德国,打乱编制后归入德国防卫军,不久参加了盟国阵营在波兰的作战行动。苏军占领德国后,德国防卫军不复存在,多半军人退伍归乡,余下的作为治安部队为德国傀儡政府效力,直至傀儡政权倒台、民主德国政府成立之后,德**队才又获得新生。陆军第1至6步兵师率先获得重组,并沿袭了以往的荣誉称号和部队徽标。苏军入侵前夕,德国武装力量进行了动员和调整,陆军扩充至22个步兵师,鉴于敌强我弱的对战形势,德军将第1至10师列为主力突击师,配备较多的原德意志国防军人员。军官和士官们根据个人自愿调配回到老部队,300多名官兵因此重归他们所热爱的腓特烈步兵师,再度接受骁勇善战的冯.萨登将军指挥。

    苏军入侵之初,第1步兵师编入第1步兵军作战。对阵宿敌。德军官兵们表现出了勇敢沉着的战斗素质,他们在前期的机动作战中犹如一柄收放自如的快剑,屡屡给苏军“放血”,而在汉堡-不莱梅战役期间,他们在敌众我寡的情况下全力以赴,两度完成防御重任。战役结束后,由于德军各部损失较大。同时考虑到迷惑苏军情报部门的需要,联合参谋部又一次调整部队,由第1步兵师、第9步兵师和第17步兵师重新组建第5步兵军。经此调整,原本已被打残的第5步兵军成了新锐之师,奔赴巴伐利亚的第一仗就协同帝国第1远征军重创苏军第9步兵军,毙伤、俘获苏军近三万人。

    沿循德意志国防军的标准编制,腓特烈步兵师由3个步兵团、1个炮兵团及6个直属营组成,满编规模近1.7万人。在米尔多夫。德军官兵们虽要独力面对四倍多的敌人,但让他们感到乐观的是,经过前期的补充。腓特烈步兵师能够以满编阵容出战,而且他们从11月18日就开始准备米尔多夫防御战。在这一个星期的时间里,雨雾天气极大地制约了苏军航空兵的活动,德军士兵们则在富有经验的军官带领下妥善细致地布置防御工事,周围的山丘、高地以及贯穿这一地区的伊萨尔河都成为赖以利用的天然地形,米尔多夫已然成为一个坚固的“防御要塞”。

    在战后被誉为“战场纽扣”的米尔多夫,拥有数量优势的苏军见德军严阵以待,遂以猛烈的炮火进行了多番轰击,直至将德军外围防线的主要工事摧毁才发动地面进攻。午前,在雨雪暂止的两个多小时里。苏军密集出动三百多架战机,以上百吨**把伊萨尔河以北的德军阵地变成了坑坑洼洼的“月球表面”,但近乎泥沼的地形也制约了苏军部队的进攻速度,而凭借质量过硬的防御工事和巧妙的伪装手段,腓特烈步兵师的多数官兵都安然躲过了苏军的前三板斧。

    苏军地面进攻拉开序幕后,米尔多夫以西的德军侧翼防线首当其冲。防守这里的是第22燧发枪团的德军官兵们。他们需要面对苏军近卫84师、步兵21师和近卫46坦克旅组成的主攻部队,双方兵力对比接近1比10,这对于缺乏航空兵和重炮掩护的德国步兵们来说是一项十分艰巨的任务,他们必须想尽办法利用一切可利用的条件。望着潮水般汹涌扑来的苏联军队,燧发枪团1营的士兵们在公路北侧的村庄坚守第一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