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二百章台湾岛的发展2
当然,三大造船厂并不仅仅是造战舰,其实更多的是造商用船只。特别是最早的那个位于淡水的造船厂,现在已经不再建造战舰了。其所造船只,全部是商用船只。
万历四十五年,也就是一六一七年,一年下来,台湾三大造船厂所建造的商用船只共计两百艘。其中最小吨位也有三百吨,最大的达到了六百吨。总吨位更是达到了八万六千吨。
五年下来,台湾的海商及军政府手中掌握的一百吨以上的船只过千艘,总吨位达到了三十八万吨。比整个东亚海域,大明,日本,朝鲜加上琉球的总和还要多。
正是庞大的海运能力,使得台湾海商在东亚这片海域的贸易额占了总量的八成。完全的将大明到日本,朝鲜,琉球三地的海洋贸易给霸占了。当然,李旦那里除外,不过从一定意义上来说,李旦其实已经被台湾海商们接纳为台湾的一份子了。
这样的格局下,大明的那些海商当然不乐意。但是他们在日本朝鲜航线上本来就没有什么作为,而且台湾与大明之间的贸易的兴盛,使得他们并没有因此而陷入困顿。再加上台湾海商在南洋方向上的贸易显得不是很感兴趣,而且台湾同大明之间贸易的兴盛,使得他们也没有太多的怨言。
不过已经有不少人,已经看出来了,台湾岛海商的势力迟早会探向南洋的,哪有商人能够抵挡得住巨大利润的诱惑的。
没错,其实在去年年底,台湾的二十八家海商中就有人已经提出要开辟南洋贸易了。只是没有得到萧明乾和军政府的回应,而且最初的十五家海商也没有动作,才不了了之。不过,这样的呼声已经反映了台湾岛内商人们的意愿了。
民间航运船队的壮大使得台湾岛内的实力进一步的得到壮大。台湾岛内的铁矿资源还行,但是煤炭资源实在不够多。最早在萧明乾三年前建立起第四座钢铁厂的时候,萧明乾就有这样的感受了。
没办法,萧明乾只能将目光投向了大明。为了不引起大明的注意,他并没有明着将势力伸进大明内陆。他只是派了一个叫做余逊的年轻人,带了一些人回到徐州,买下了一座煤矿。大规模的开采煤炭。
正是在徐州的这个暗钉子存在的情况下,才能给支撑台湾岛每年八十万吨的钢铁产量。不然,仅靠台湾岛的煤炭和从日本朝鲜等地的运来的那可怜的一点煤炭,钢铁总产量能有四十万吨就已经是极限了。
其实,现在也已经到了极限了。徐州毕竟不是台湾岛的势力范围,根本没办法随心所欲的开采煤矿。所以,萧明乾已经打消了继续提高钢铁产量的念头。现在钢铁转向了提高钢铁质量上来了。
五年来,萧明乾从来都没有放松改善钢铁质量。随着钢铁质量的持续改善,再加上金属模的初步实现,以及双层炮管技术的成功,现在萧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