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四卷风云激荡几时休第一千五百六十九章悚然(2/2)
但蒙古人经过短暂的兴盛时期,便很快覆灭于辽东,那么,蒙古人的一切,其实都不会在历史长河中留下太多的痕迹了。
便像北方草原上很多部族一样,最终,也许只会剩下一个孤零零的名字,其他的再无人记得了。
像这样的争斗,在辽东,河北甚至于河东,河中,进行了数载,实际上,可以视之为统一战争的余波,无关大势。
春暖花开的辽东大地,迎来了新的主人。
草原诸部兵马,纷纷散去,不过,在大将军赵石军令之下,木华黎率两万草原骑兵留了下来。
加上秦军骑军,开始对辽东蒙古诸部余孽进行清剿。
这是一场地地道道的灭族之战,没有哪个蒙古人会在高高举起的,犹自散发着血腥味的刀枪之下,有生存的可能,只要被找到,便只能有一个下场。
对于东部山林中的野人部落,之后身居辽东宣抚使的大将军张锋聚,派兵进行了长达八载的清洗。
直到张锋聚卸任,新的辽东宣抚使上任,辽东蛮族部落,几乎被扫荡一空。
不管这是出自大将军赵石的授意,还是作为古北口一战的报复,生女真这个名词,也再不会出现于世人耳中了。
大秦成武十六年,冠军大将军赵石终于向朝廷送上捷报。
一战之下,平定河北,辽东诸地,杀河北王李任权,覆灭蒙古诸部,山东诸地,纷纷请降。
实际上,这一战之后,大秦北方已经没有了任何敌人的踪影,大片的疆土,连成一片。
大秦成武十六年夏,朝廷圣旨到达辽东。
不出所料,赏赐丰厚,主将加官进爵不提,诏大将军赵石,大将军张锋聚,大将军木华黎,大将军段从文,大将军种怀玉等回京述职,也意味着,河北辽东一战,告一段落。
诸位军中上将,皆都在奉诏回京之列。
这很是不同寻常,也给得胜班师的秦军抹上了一层颇为沉重的色彩。
不过赵石深知,这应该是理所当然的事情,也是枢密院和中书,乃至于皇帝陛下的意思。
各人应该都是另有任用。
不过,除了他之外,像张锋聚,木华黎,段从文,种怀玉等,都驻守外方多年,朝廷估计是想看一看,听一听,这些军中大将,心里怎么想,才干如何,等等等等,才好做出人事任免。
京中,也许在准备着一场盛大的庆典……
不会再有什么风刀雪剑了,朝廷上的动静,瞒不过他,朝中文武,也许有人心有不甘,但想要对这么多的朝廷上将动手,除非得了失心疯,不然的话,稍微有点脑子的人,都会明白,这个时节,只能也只会欢庆又一次军事上的胜利,不会有其他任何意外发生。
驻守辽东的是李刑,留在河北的则是王彦召。
这两位,都是赵石当年旧部,也都还差着一步,才能进入大将军的行列。
这也恰恰证明了,朝廷并无多少猜忌之心。
不过想来,这大片的领土骤然纳入大秦治下,朝臣们,恐怕要焦头烂额一阵日子了。
中原战事也会被拖延下来,如果不出他的意料的话,会有人进言,调西北人马参与中原之战。
那样一来……回鹘,吐蕃等处,可能就不会太过安稳了。
回去之后,是不是应该劝劝皇帝陛下,不要那么着急呢?
此时已然身在河北境内的赵石,摇头叹息了一声,到此为止了,他若再开口说什么,不合适,为国为民,不顾自身的事情,他也干不出来……
“前面到哪里了?”赵石懒懒的问了一句,辽东一战过后,他总是提不起精神来,连剿除蒙古人余孽的事情,也都不怎么过问了。
自从接到朝廷圣旨的那一刻,他好像……好像就有了些茫然之感,这在他身上,是很少见到的情绪,他知道,这有些不对头,但却无法排遣。
胡烈熟悉的声音传来,“禀报大帅,前面就是陈桥,过了那里,就能看见黄河了。”
陈桥?
赵石无意识的重复了一声,这是个既陌生,却又有些熟悉的字眼。
不过,随即,赵石脑海中好像亮起一道闪电,一下便让他清醒了过来,陈桥啊,是陈桥驿那个陈桥吗?
赵石悚然而惊,这么些大将军聚集于一处,种怀玉那厮竟然也北上来迎,回想此前种种,赵石脸色是一变再变。(未完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