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

四九五章 苦战3(2/2)

出了一点点头,骡马还必须吃去年储存的干草,春天的牲口本应该吃青草长膘的,可是这些骡马却依然还在掉膘中,现在已经明显影响了骑兵部队的战斗力。

    春天虽然下了一点点小雨,可是那小雨也真的很小,仅仅打湿了地皮而已,随后可就是连续多天的晴朗,一些有经验的老农都说今年必定要春旱,靠天吃饭的农民们都忧心忡忡的。

    鬼子们经过一冬的休整,他们现在又开始活跃起来。他们不仅仅躲在坚固的据点和炮楼里面,这些坏种也不时地窜出来骚扰一番。

    日伪军整个春天并没有集中兵力进行大规模的扫荡作战,他们现在采取了另外一种战法。鬼子们有时会集中一两个小队这样的小股兵力,再带上一两个中队的伪军,当他们觉得兵力足够的时候,他们就会突然窜过来,这些日伪军不是像以前那样寻找抗日力量进行决战,而是烧杀抢掠一番之后立刻就回去。

    鬼子们这一战法的突然变化让国共两军都有点措手不及。自从鬼子进入中国之后,他们一直凭借优势军力强打硬攻,为了最大限度消灭抗日力量,他们一旦咬住了抗日军队之后往往紧追不舍。鬼子武器装备较好,单兵战斗力强,战术也很机动灵活,他们这一招往往能让训练差、作战意志不强的**溃不成军,因此他们仅凭此一战术就屡屡得手。

    而现在他们一改屡屡成功的战术,反而采用了打了就跑的办法,这实在是出乎所有人的意料之外。

    鬼子们的战术发生了重大变化,他们的军事行动虽然没有直接给抗日队伍多大的伤亡,甚至也没给老百姓们特别直接的伤害,但是他们杀过来之后,国统区的老百姓们要逃命,军队也必定要备战,春耕等农牧渔业生产必然会受影响,而这些收入正是处在艰难之中的第九支队和八路军的立命之本。

    整整一个春天,李青林和他的队伍都在同日伪军周旋。第九支队目前虽然还未出现缺粮缺弹的情况,但是大后方来的后勤补给已经基本断了,所缺的壮丁补充也没有了,因此李青林也不敢轻易发动大一点的战斗,只要鬼子不进行大规模进攻,李青林只是指挥军民同小股敌人周旋。

    在这个干燥的春天里,八路方面因为去年冬天受到了巨大伤亡而实行休养生息的政策,李青林这边因为自身原因也采取守势,豫北地区日伪军的军事和政治进攻愈演愈烈;而在南方战线上,国*军一溃千里,日伪军广播、报纸天天大肆宣传他们的军事胜利消息,豫北地区开始弥漫起一种失败的情绪。

    战争还在继续,人民需要生存,而生存下去的第一要素就是粮食,粮食生产是当前的头等大事,李青林和刘政洪都不约而同的开始关注起春根生产了。

    在第九支队这边处在丘陵地带,农民的土地基本都是处在小河的两边,能都自然引水的水浇地并不多。因为去年冬旱加上今年的春旱,土地的墒情很不好,有些远离小河的土地干的捏不成团,要想把今年的粮食种下去,急需要引水灌溉,但是小河里的水流很细小,老百姓也没有什么机械能够把水提升到高处。

    今年春旱已成定局,很多农民只是在高地里下了一些种子,他们把主要的精力放在了沿河能够担水浇苗的土地上。至于这干旱土地能不能生长出粮食,他们已经不抱多大希望,下种子只是出于农民天生就要种地的一种自然本能,再加上还有一些盼望老天开眼、奇迹出现的念头驱动而已。

    第九支队司令部的驻地清河经过几年的发展,现在已经成为一个小小的集镇,每天来来往往的客商和赶集的人来来往往,李青林没事的时候也到集上转转,从南来北往的客商口中,李青林知道今年不光豫北地区,而是整个河南,甚至华北地区都出现了情况不同的春旱情况。

    大面积的春旱,这对李青林来说绝对不是一件好事。

    第九支队这边虽然能够生产粮食,但是产量不高,要是养活凭空多出来的第九支队几千号人马,就必须要从外边运粮进来。大后方军粮的供应路线已经断了,现在唯一的来源就只能是从敌占区购买。如果春旱继续加重,今年大范围的粮食减产就成定局,到时候就算是手中有钱也不一定能买到粮食。

    粮食问题已经成了李青林心头的一块大石头,这块石头压得李青林简直喘不过气来。

    李青林这边整天心思重重愁云满面,而在胡家窝棚那边,却是另外一番景象。(未完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