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
啃文学网 > 历史军事 > 伐清 > 第二十五节 投奔(上)

第二十五节 投奔(上)(1/2)

    最近一段时间,舟山岛上变得人满为患,张煌言竭力扩建的码头旁,到处都是百姓临时搭建的窝棚。在窝棚的周围,还有一些仓库,这些仓库虽然简陋,但其中储存的货物并不便宜,大部分都是明军在两江购买的瓷器等土产,还有昂贵的丝绸和白银。

    住在港口附近的很多百姓都是刚从浙江沿海地区接来舟山的。沿海的大批百姓无论如何都无法摆脱离开家乡的命运,就是不跟明军走,也要服从清廷的禁海令迁往内陆,而这些人在内地没有熟人、没有土地和船只。一听说到了明军这边能有口饭吃,许多人就心甘情愿地踏上了背井离乡之路,对百姓来说,四川到底有多么远他们根本没有概念。

    除了百姓以外,还有一些异国的客商。满清开始禁海后,澳门能够获得的货物急剧下降,澳门葡萄牙当局虽然依旧表示支持清廷,但也默许商人以个人身分前往中国东南寻找商机。跟着葡萄牙商人一起来的还有几个英国人,他们一见到张煌言后,就向大明兵部尚书恭贺大明延平郡王在台湾取得的胜利。

    现在英国和荷兰的关系不好,而是处于激烈的竞争状态,英国也成立了自己的东印度公司打算与荷兰的东印度公司竞争。而且这些英国商人还刚刚得到消息,明朝的势力已经侵入了缅甸地区,暹罗看起来也倾向明军,越南保持态度暧昧的中立——直到目前为止,看起来明军依旧是印度支那地区(中南半岛)的优势一方。不管将来明清战争的胜负如何,英国人决心抓住眼下的机会和明军做生意——如果不是满清的禁海令,澳门的英国商人还下不了这样的决心,可澳门获得的货物连葡萄牙商人都满足不了,那英国商人看不出巴结清廷能够有什么益处。

    张煌言也是从这些英国人口中才得知郑成功刚刚完成了驱逐在台荷兰人的大业,英国人比延平郡王的报捷使者还要先一步抵达舟山。为了取信于明军并打击竞争对手,英国人还告诉张煌言,西班牙人对明军态度正在转坏,得知明军正在进攻台湾的时候,马尼拉的西班牙人就开始紧张,担忧明军会进一步向菲律宾地区进军。

    英国人送上的贺词和情报对明军来说都没有什么军事价值,不过确实为他们赢得了张煌言的好感,张煌言派人带领这些商人去舟山的各个仓库参观,选购他们需要的货物。

    这次明军从沿海地区带回了二十多万男丁和差不多数量的壮妇,跟着这些青壮一起前来舟山的还有老人和孩子。张煌言和任堂、周开荒讨论过几次,他们都认为最终明军大概能得到五十万以上的男女青壮,以及超过二十万的老幼。即使人还没有到齐,这么大批的人口就把明军的机动能力再次卡死了。现在川军和浙军已经基本从大陆上撤出,就像重庆之战后一样,因为船只无论如何也不敷所需,失去机动力的明军被钉在舟山、崇明等几个据点无法动弹。

    “等把人口都转运到崇明后,若是北京没有派出大队虏师来增援两江的话,我们就把老幼装船,让军队保护着男女青壮步行返回上游……”任堂向张煌言说着他的想法:“水陆并进,大概八个月后我们就能返回四川,至少也到了湖北夔东军境内了。”

    “船只都用来运输百姓,粮秣你打算如何筹集?”张煌言问道。

    “已经和剿邓总理衙门谈过,我们付银子预先购买粮食,储备起来供大军所用,这样就不会出现劫掠地方的行为了;我们这次不是卖给剿邓总理衙门一大堆船么?也可以用来帮助运输百姓和粮食……”

    正说话间,有卫兵报告又有一批外国人登陆求见,这批人都是日本人,为首的看上去好像是个中国人。

    相对英国、葡萄牙人,张煌言无疑对日本人的印象更好,因为日本一直是郑成功的商业伙伴,而且张煌言还有一位老朋友专门负责对日本的外交工作。为首的中国人踏入舟山的尚书衙门后,张煌言惊喜地发现正是他朝思暮想的老友,赴日求援的朱之瑜(朱舜水)。

    “苍水兄,多年不见了,想不到舟山已有如此气象,真是了不起啊。”朱之瑜登陆以后就发现舟山完全不是他印象中的那般凋弊,而是朝气勃勃,港口外的风帆一眼望不到边,码头上也是川流不息的人群。

    “哈哈,舜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