皇甫嵩与朱俊两人,开始讨厌萧杨,是因为听到萧杨是张让向朝廷举荐的。原因其实与讨厌曹操是一样的。
只是见到萧杨后,萧杨对皇甫嵩与朱俊两人,一直是恭恭敬敬。而在冲锋陷阵上,萧杨更是慷慨激昂,只想着国家、皇上、百姓。初来乍到,就要冲在最前面,全然不顾自身的安危。到了此刻,皇甫嵩、朱俊就算最恨张让,对萧杨也恨不起来了。
“文远,一切按计行事,千万不可鲁莽。大军前行,一定要注意,不能与大部队离得太远。”
心怕萧杨年轻鲁莽,立功心切。皇甫嵩嘱咐之后,还是嘱咐。
“将军放心,小将理会得。”团团向皇甫嵩、朱俊、曹操等人一揖作别。萧杨大喝一声:“大军出发,破敌杀贼。”
文聘绰一把长枪,骑在马上,在向导的带领下,领着二千五百人,向颍川阳翟跑去。萧杨,在中间,刘唐、阮列,在后压阵。
与褚贡相比,皇甫嵩与朱俊两人,在军事上,都要比褚贡强得不知要到哪里去?本来一直心中忐忑,想着以后大方向、大方针的萧杨。到了颍阳,见了曹操,又见了皇甫嵩后,心中的首鼠犹豫,万分顾忌,也彻底放了下来。
坐在马背上的萧杨,意气风发,豪情满天,此刻在他心里,只是想到,如何将波才的颍川黄巾军消灭掉?如何在接下来的战斗中?自己慢慢恢复以前的军事素质、休养。
既然来了,看好大方向。中间遇到事情,先一件件解决。自己又不是圣人,何必件件要谋定后动?何必事事要事占全功?
想通了的萧杨,心情舒畅,头脑也灵活起来。坐在马上,就像脱胎换骨一般。
五十里,二千五百人,走了两个时辰,已经快望见颍川阳翟的城墙了。
四个时辰,大军走得不紧不慢。在皇甫嵩面前,萧杨虽然说恨不得马上赶到颍川,与波才大战一场。但萧杨可不想自己的大军,第一天就成为强弩之末,疲惫之师。万一碰到波才在外的部队?那自己的人如果走路走得太快,疲惫了,没精力了,那还打个屁啊。
事实证明,萧杨的这一决定,极其英明。
前、左、右、三个方向,探路的六名侦骑斥候,在大军离阳翟城只有十五里的时候,火急火燎地赶了回来。
“报——”,正前方的两名侦骑,直接纵马冲到离萧杨半箭之远,这才勒住马缰,急急报了起来。
“水。”萧杨对着自己的勤务兵黑子喊了起来,一边就将头扭向那两名侦骑。
侦骑回来报信,但萧杨还没让大军停下。走到前面的文聘,早已习惯萧杨的行事方法。领着紧跟在他身后的五百人,不紧不慢地朝前走着。军中的五十名骑兵,萧杨则亲自掌握。一直游弋在队伍的前、左、右两三里远处。
紧跟着文聘前曲人马的,是朱绶的左曲五百人马。萧杨身后,是刘唐的右曲五百人马,最后面,就是阮列的后曲五百人马。
最后面,则是推着车,担着胆子的五百辎重部队,萧杨如今,也将他们编成一曲,由周翔任曲长。
辎重队自编一曲,军功也由战功的十分之一,涨到了四分之一。功劳上涨,就意味着战后能拿到更多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