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地发生的最大变化,恰恰没有引起朝中官吏的重视,他们的主要注意力,都集中到财富方面和军队方面去了,对于真正将要起到决定性作用的变化,没有能够注意到,或者说是没有投入到足够的注意力。
十年树木百年树人,对于教育方面,苏天成是耗费了极大的心血的。
官办的学堂开始在府州县完全确立起来,考虑到情况的特殊,条件好一些的府州县,官办的学堂至少需要有五所以上,条件不好的地方,也需要有两所学堂,按说前朝也是有学堂的,还有专门的教谕,但如今的学堂,和以前不一样了。
科举考试依旧存在,故而各地的学堂之中,有一所专门的学堂,对于那些即将参加科举考试的读书人进行培训,其余的学堂,则是开始招收年满六岁的小孩子开始读书,尽管官府没有强行规定所有小孩都要进入到学堂读书,但条件稍好一些的家庭,肯定将自家的子女送到学堂去读书的。
学堂创办没有引发什么争论,教育的重要所有官员都清楚,唯一在学堂招收女子的方面,引发了巨大的争论,儒家思想认为女子无才便是德,根本不赞成女子有什么学问的,就连杨嗣昌、刘宗周、黄道周、钱谦益等人都是这样的认为,各地建起多所官办学堂,刘宗周等人极力支持,而且自告奋勇代表朝廷下去巡视,但在学堂可以招收女子方面,众口一词,都是反对的。
苏天成消耗了极大的精力,来说服众人,国民素质的提高不是一天两天的事情。只能够依靠教育来改变,但女子不能够进入到学堂里面,这就好比是跛脚,要知道教育与家庭也有着很大的关系,一个读书的小孩子,回到家里之后。日日陪伴的母亲却大字不识,怎么能够教育,所谓女子无才便是德,没有任何的道理,完全是对女性的歧视。
苏天成成为皇帝之后,很少强行的下什么圣旨,一般都是通过众人讨论之后才做出来决定,这也是大晋诸多规矩之一,众人早就适应了。但遇到特殊的事情,苏天成还是会发挥出来皇帝的威严,强行下旨推行的,令众人心服口服的是,凡是皇上强行下旨推行的事宜,最终的结果都是非常好的。
在准许女子进入学堂的事情上面,就是皇上强行下旨了,而且皇上还特意的安排都察院。对各地官吏的考核监督之中,将这一条作为重点。若是有地方官员不执行,必须严惩。
但苏天成也有让步的地方,毕竟男尊女卑的情况,几百年之后都存在,想要一下子改变,可能性不大。这个变现就是在人数规模和进入学堂的规矩方面,男女不能够在同一件教室里面读书,必须要分开,此外有条件的府州县,专门设立一所女子学堂。没有条件的地方,专门有一个到两个班,全部都是女子。
男女在受教育的资源方面,存在巨大的差别,譬如说条件最好的京城,招收小孩读书的学堂有十所,专门的女子学堂仅仅一所。
老百姓的认识也是一样短时间之内不可能改变过来,女子学堂刚刚创办的时候,很少有百姓将自家的女儿送来读书,认识高一些的还是官吏、士绅富户的家庭,纷纷将自家的姑娘送到学堂去读书,此外就是西域等地进入大晋的这些家庭,毫不迟疑的将自家的姑娘送到女子学堂去读书,朝廷可以查出官员阻拦女子读书,但总不能够追查所有的百姓。
不过这样的情况,很快出现了改变。
女子学堂教授的课程有些不一样,除开传授知识,还教授三从四德等知识,而且在礼仪方面是重点传授的,也就是说,女子学堂是要培训淑女的,在学堂上课之后的女子,言行举止出现了很大的变化,这就导致女子学堂的影响迅速的扩散了,很多的寻常百姓,也开始将自家的女子送到学堂去读书了。
到了大晋五年,各地都开始告急,主要是学堂的数量不够,学生的数量急剧的增加,为此朝廷拨付了大量的纸币,督促各地修建新的学堂,容纳更多的学生。
大晋的总人口不多也不少,毕竟好日子开始的时间不长,前朝的那么多年的灾荒,导致人口锐减,特别是流寇造反的那几年,导致好多的村落空无一人,大晋元年的统计,总人口六千余万,到了大晋四年底的统计,总人口超过一亿人,人口的增加,主要还是在大晋二年到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