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

第12章 莺歌燕舞上(1/2)

    宴会结束后,羋横又留下了众参赛者,准备加试书法。羋横命寺人找来一本刚出的古风,让众人用自己善长的字体,抄写其中的几段诗文。羋横准备了文具和白纸,让众人书写。

    众文人领了旨意,开始抄写诗文。大约二刻钟后,众人完成了诗文。羋横命寺人收好众人的墨宝,交给屈原评判。屈原接过众人的墨宝,看了起来。

    羋横再一次歇了下来,等着屈原的评判。大约半不时辰后,屈原看完了诗文。羋横没有急着向屈原讨教,先接过作品,看了起来。此时,字体还很原始,用的是此时流行的篆书,结构复杂,缺少飘逸感。羋横挑了几幅写的还不错的,决定先赏这几个。最后,羋横询问了屈原的看法,屈原又挑了几幅自己选中的字画,解释了一番。羋横思索之后,确定了最终的受赏者。

    羋横像上次一样,安排了赏赐,随后,又赐了晚膳,众人直至深夜,才离宫回府。

    羋横在这次大会之后,准备改造字体。羋横打算先在古风上造势,让文人明白新字体的好处,之后,在改变字体。就这样,一个月后,古风登载了众人的书画作品和羋横的新字体。这回,众人再次议论纷纷,文人们对羋横的新画种与新字体很是推崇,同时认为,这将是自己的一次机会。羋横对众人的反应很满意,决定逐步推广新画种与新字体。

    羋横安排完书画的事之后,就开始安排雕工大会。这次,羋横并没有请屈原主持,而是自己来主持。首先,羋横撰写了榜文,请寺人帖出去,开始招募参会者。

    此时,世间向来鄙视工匠,故,前来应募的工匠不多,不过,也募到了不少楚国和其它诸候国的雕工。待工匠募齐,羋横决定,举行大会。

    羋横为雕工们准备了试题,取了一些常用的吉祥图案,请雕工在砖、木等材质上进行雕刻,另一项考核是制作雕像,羋横选择请雕工为一名寺人制作雕像。

    在拟好题目后,羋横安排雕工来到宫中,参加雕工大会。雕刻比绘画费事,雕工们花了一个月才完成作品。

    羋横对这些雕塑作品评,像绘画一样,给了赏赐。随后,古风登载了这些雕工的作品,是羋横请人所绘,一时间,雕工的地位,也提高了不少。

    继雕塑之后,乐舞也成了羋横关心的重点,乐舞在此时常常被用来祭祀及教化子民。羋横准备看一看此时的乐舞,有没有要改良的。羋横还是陈宇时,就知道中原的乐舞:

    原始舞蹈主要形式是有关狩猎、劳动的舞蹈。伏羲氏舞名凤来,唱网罟之歌;女娲舞名充乐,是颂扬伏羲氏发明网罟,教民捕捉鸟兽和女娲制定婚配、教民嫁娶的业绩的。传说中牛首人身的炎帝,是以“羊”为图腾的羌族的先祖,炎帝的乐舞扶犁,唱丰年之歌,是歌颂炎帝教民播种五谷,发明农业的功绩,尊称他为神农氏。阴康氏舞名大舞,教民体育锻炼,以抗阴湿之病。葛天氏舞名广乐,三人操牛尾而歌八阙,祈求五谷丰登,鸟兽繁殖。黄帝以“云”为图腾,云门是黄帝氏族的图腾舞蹈,“凤鸟天翟”舞是帝喾时的图腾舞,“击石拊石,百兽率舞”,是帝尧时各氏族的图腾乐舞。

    自夏启传子于启进入了奴隶社会。经过夏、商两朝到西周建国,奴隶制达到鼎盛时期,周代的统治阶级已经充分地认识到乐舞用于政治的作用,而制定出礼乐制度。为了贯彻这种礼乐制度的实施,周王室整理了前代遗存的乐舞,用于祭祀。并设立了庞大的乐舞机构“大司乐”。

    在举行大祭时,由大司乐率领着贵族子弟跳六代舞,不同的场合演奏不同的乐舞。在所有的祭仪场合中,一方面强调受命于天的神圣性,另一方面强调等级区分的尊严。西周的礼乐制度是奴隶社会政治文明的重大创造,集周以前古代舞蹈之大成。

    到了春秋战国时期,周王室日渐衰落,诸侯争作霸主,礼乐制度已无法维护,奴隶社会的历史大厦已面临土崩瓦解之势。巫舞及民俗祭祀舞蹈在原始社会由于人们崇拜图腾和迷信神鬼,逐渐产生了沟通人神之间的“巫”。由“巫”掌管祭祀占卜,求神福佐或祓除不祥。“巫”原是由氏族领袖兼任的。

    源于巫术的蜡祭,传说开始于伊耆氏时代,是一种在年终举行的祈祝丰收、酬谢神的祭典。楚国祭神歌舞九歌中,神的形象是由巫觋扮演的。

    俗乐舞兴盛的两汉时代秦汉时代民间俗舞有显著的发展。秦代已有了乐府,秦二世曾在甘泉宫“作角抵俳优之观”。汉代初年,高祖刘邦喜好民间的楚声、楚舞,并把俗乐舞用于宫廷祭祀。

    汉代乐舞是一个广收并蓄,融合众技的时代,舞蹈受杂技、幻术、角抵、俳优的影响向高难度发展,丰富了传情达意的手段,扩大了舞蹈的表现能力。

    两汉时代由于封建制度趋于巩固,经济繁荣,人民生活有了提高,各地乐舞有了相应发展。西域乐舞的传入,约在秦汉之际,汉初宫中已有于阗乐。

    中原和西域乐舞交流的另一成果,产生于北朝的征战时代。西晋丧乱,关中人士纷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