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
啃文学网 > 历史军事 > 九洲风雷 > 第五十二章

第五十二章(1/2)

    拐上沿海东马路,轿子刚行至钟楼,就听大街上有人用北方口音的官话扯着脖子嚷道:“行人闪开喽!”陈元云赶紧命令轿夫将轿子挪到路边,自己挑起轿帘向外张望。水印广告测试   水印广告测试不一会儿,伴着急促的马蹄和清脆的銮铃声,三匹高头骏马裹挟着满地尘土一路顺大街卷了过去。马上三名盔甲鲜亮的大清骑兵口中不时高喊:“四方炮台大捷!四方炮台大捷啦!”

    这么说,四方炮台这一仗咱们打赢了,这下东南沿海又风平浪静了。要说东南沿海各省,自古是鱼米之乡。舟山是扼守长江之滨的门户;而溯海北上,渤海之滨大沽口却是扼守北京的门户。外地人不信,说这是海宁人自吹:“舟山扼守长江之滨。大沽口扼守天津卫和北京,小肚子再鼓,还能高过肚脐去?” 陈元云不愿意跟抬杠,心说:北京是什么地方,乃称王称帝争官夺权的名利场,大人物踢盘子拉场子文武带打大戏唱得美;小百姓有皇帝娘娘镇着--王爷贝勒压着--大官小官管着,能有安稳日子过?若论过日子,还得说咱江南水乡-山高皇帝远。可自1840年的鸦片战争以来,大清朝对外交战从无胜绩,红毛洋鬼子也就不再把中国的军队放在眼里,哪承想,这回镇守在闽海四方炮台的杨芳将军还真玩命了,率领他的水师给入侵的英舰以迎头痛击。原来英舰进攻虎门炮台数次得手后,便乘胜欲进攻广州。广州提督张必禄驻兵西炮台,出中路;杨芳由泥城出右路,隆文屯兵东炮台,出左路;并调遣四川籍兵士,及当地所募水勇三百名,驾着小舟,携带火箭喷筒,,驶出海口,突然攻击英船。英船不及防备,被焚机桅船二只,舢板船7只,英兵亦被击毙数百名……这场难得的大捷却让朝廷上下欢欣鼓舞,东南沿海也暂时浪静风平了,海宁的百姓也无不开心痛快。

    但不管朝廷打了多大的胜仗,陈家的园子该卖还得卖。于是陈元云找来经纪人,在字据上签字画押,将“春晓园”卖给海宁另一大盐商杜家,虽然同为盐商,陈家为从康熙年间就经营盐业的老盐商,正赶上道光年间的盐政改革,而基本做丝绸和票号生意的杜家却恰好借着这次改革成功地跻身海宁盐业,也就是说,当陈家步入下坡时,杜家正兴旺发达起来。所以才演变成一个场站园子,一个买园子。 --卖掉了“春晓园”,堵上身边的窟窿,堪堪毛两年的时间,陈元云才从沮丧之中走出来。但这么一大家子人每天总是出多进少,照这样下去,早晚还有撑不住的时候。眼下的时局还算太平,不如趁市面安稳,做回像样的大生意,扫一扫这些年的晦气。陈元云考虑再三,还是决定去找放大票的(过去苏、浙一带放帐有小写儿,有大票儿。小写儿是普通百姓之间的借贷,钱少利息低;大票儿是大宗借贷,过银子多,利息也高。豪门大宅家里周转不开,又拉不下脸找银号,都借这种大票儿)。之后,他又连夜给在北方经商多年的堂弟陈佾写信,让他亲自出马,以最低的价格采购大批的上等丝绵,再马不停蹄地运回海宁来。事情办得还算顺利,当时两下谈妥:款到货到。可银票早已派人送去了,南下的货却迟迟不到。陈元云急得抓耳挠腮又万分无奈,如今的大运河不比从前,长江以南大部至天津等地--沿途上是闹太平军,又是闹捻子(上海也闹起了小刀会)。两个月的路程走上大半年,不算什么新鲜事儿。

    陈元云天天打发人往钱塘三岔河口码头上跑,他自己更是掰着手指头数日子,盼星星盼月亮,总算盼来了运丝绵的大货船。一大早陈元云便命工人卸货运货,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