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
啃文学网 > 历史军事 > 九洲风雷 > 第五十二章

第五十二章(2/2)

那些珍贵的丝绵通通拉到陈记绸缎庄,伙计们打扫店面收拾货架,准备明天就要将这些丝绵上柜了。可谁承想,红毛洋鬼子的炮舰又杀了回来,而且是来者不善,一到定海,不由分说,气势汹汹地就朝镇守炮台的清军开了火。

    数年前的四方炮台大捷,与其说是让大清国的皇帝灌了一剂足以被麻翻的养心汤。最先尝到这口汤的定海人,可以有百万个理由由虚骄侥幸,也可以有百万个理由表现得串皮不入内。城外的枪炮声足足响了三天两夜,那架势不仅没有按定海人的意思停下来,而且越打离城边越近……

    其实,人们有所不知,这场原本不应该如此惨败的战事,从制定战术之初,就注定它结局了。后边的结果,不但定海人没有料到,就连督阵指挥的清军将领压根儿也没想到。照上次的经验,定海炮台重新加固,又增添了大口径的重火炮。那是林则徐禁烧鸦片之后的第一场定海保卫战--英舰攻陷夏门后旋即转入浙江海域。定海镇总兵葛云飞、处州镇总兵郑国鸿、安徽寿春镇总兵王锡朋,统兵五千,严守定海。这三位总兵皆是忠肝义胆,葛公云飞,尤智勇双全。云飞是浙江山阴人氏,武进士出身,超擢至定海总兵;道光十九年,丁悱忧因年事已高离职回居原籍。次年海疆战事频发,他因定海先前陷落,收复后守备空虚。云飞到任后,三面筑城,增添火炮。堵塞竹山门入江海口,使之无法通舟。奈朝廷叫钦差大臣裁减兵员,嘱他节饷。三总兵快马同到定海上任,手下兵士却只有五千。三总兵登高远眺,商议对敌之策。王锡朋愿意驻守晓峰岭,郑国鸿扼守竹山门,道头街一带归葛云飞扼守。惟晓峰岭面向大海,有间道可入,三镇兵士只有三千,难以分派,且火炮弹药不够用。由王、葛二公商议,请求增派兵船及大炮,堵住间道。

    且说英炮舰来攻定海,驶进竹山门,双方大战两昼夜,英兵在hàn jiān引导下,先攻破晓峰岭,次陷竹山门,总兵王锡朋、郑国鸿先后中弹阵亡,寿春两营溃散;葛镇台扼守道头街,孤军激战,镇台手掇四千斤大炮,轰击英兵,英兵冒死不退。葛镇台持刀步斗,力斩英将安突吉,无奈敌兵越涌越多,葛镇台拼命督战,刀都斫缺三柄,英兵稍退。镇台正想抢回竹山门,突然有三四员敌将,夹攻镇台,镇台被英将劈去半面,鲜血淋漓,尚且前进;不防后面又飞来一弹,洞穿胸前,于是殒命。小兵到夜间寻尸,见镇台直立崖石下,两手还握刀不放……咸丰九年,英法舰队北犯,僧格林沁率三千蒙古铁甲骑兵,在大沽口把英舰轰沉数艘,余船亦中炮不能行动,只有一艘逃逸而去。咸丰十年六月,英法舰队再次图谋北犯,僧亲王调集全部兵力,严防死守大沽口,且在北塘密埋了地雷。但这次来犯的洋鬼子,恰恰绕开了大沽口,便买通了当地hàn jiān,轻而易举从疏于防犯的北塘口登了岸,挖去地雷,长驱而进……

    洋人攻陷天津那一年的某个月黑风高之夜,定海亦也再次不免先陷入敌手。而真正让定海人觉出不对劲了的还是第二天。因为转天一起来,人们发现海神庙对面的鼓楼大钟竟然没有响,这可是定海建镇以来的头一遭啊!用句俏皮话来形容当时的情形,那真是土地爷扑蚂蚱--慌了神了。

    这下崴大泥--火烧眉毛要出大事儿了!赶快挪窝儿呗。总不能全拴在大街上转磨磨,等着挨洋鬼子的枪子儿吧?于是有钱的富户人家骑马乘轿,没钱的穷光蛋俩脚步撵儿,乱七八糟,全城人都朝就要关大门的城外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