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
啃文学网 > 历史军事 > 九洲风雷 > 第六十八章

第六十八章(1/2)

    自从家中老大死后,陈元云越看二儿子念宗越不顺眼,这个不成器的东西。水印广告测试   水印广告测试这些日子,他有事没事的就数落他是败家子,数落得陈老二也来了脾气。其实这多少有些冤枉人,因为念宗的确不爱读书(同时代的前清数学家李善兰也是海宁人,曾与其在同一家私塾入学),不会经营生意,但“吃、喝、嫖、赌、抽”,却是一样也不沾,所好的也就是票戏这一口。还在念宗小的时候,陈家经常办堂会,也就从那时起他爱上“杂戏”的(当时有北‘京戏’南‘黄梅’之别称--明清至民国年间曾也广泛流传古老“皮影”或“布袋子戏”--它包含有两剧种--即现代diàn yǐng发展史之前身),慢慢地就觉着听戏不过瘾,老想着自己也能粉墨登场。可惜他禀赋太差,唱念做打是一门不门。陈老二的要求不高,只要能登台,多小的角色他都演。他演过《水漫金山》里统共没两句词的镇守千年灵芝的天兵(他与前来盗宝“救夫”的白蛇娘子之唯一场打斗),《过昭关》里上来就让伍子胥鞭尸三百的无道楚王,《花木兰》里戍边隋将身后打旗的兵卒,《空城计》里诸葛孔明挥泪斩马谡时的营中刀斧手以及《刘海戏金蟾》里男扮女装的妖狐……为此梨园行送他一个大大雅号--陈龙套。当龙套,陈老二也乐此不疲,有时甚至到北京去票戏,为此还结识了内务府正镶黄旗的亲王荣祺贝勒。荣贝勒也是铁杆票友,擅长扮老旦。俩戏迷碰在一块儿很快成了知音朋友。

    眼见到了年底,荣贝勒忙完内务府的差事,就急忙票戏,得知著名的和春班接了京师协胜园的邀请,准备南下宁沪连演三场,荣贝勒技痒得厉害,即刻南下跟到了宁沪。陈龙套听说和春班下了江南,忙去询问可有什么适合自己的角色,结果见到了荣贝勒,便求荣贝勒帮忙疏通,在《昭君出塞》里风风光光地演了一回匈奴国把辕门的小番。第二天开演前,演“匈奴呼韩邪单于”的角儿犯起了时令病,是上吐下泻。救场如救火,陈龙套毛遂自荐,荣贝勒在旁边也紧着煽惑。班主只好同意。票戏二十多年了,肚子里多少也有些玩意儿,演起单于来还真像那么回事,台下有几位老戏迷不时地给陈龙套叫好,并发出赞叹:“罢了,这陈龙套是马槽改棺材--chéng rén啦!”年近不惑的陈龙套终于有了一次成功的体验,眩晕之中他有些找不着北了,就与荣贝勒及和春班的人商定仨月后,再唱出全本的《龙凤呈祥》,自己演个戏份稍重的孙权,再好好过把瘾。演出的相关事宜也都由陈龙套筹划。安排一出大戏的演出,这得多大挑费啊,光是给自己绣一身像样的团龙紫蟒就得一百多两。陈龙套偷着卖了老婆金枝的一对翡翠镯子,又东挪西借,凑了一千两银子。陈元云得知此事,真给气疯了,对陈老二没头没脑的臭骂。可开弓没有回头箭,事己至此再拉抽屉,陈家人脸上也不好看,还可能得罪荣贝勒,只得任着二儿子继续胡作了。

    俩多月过去了,正是转年二月初三,刚刚过了龙抬头,不光陈家的厨房里蒜泥芝麻酱的香气没有散尽,整个海宁大街小巷也都溢着股煎“易牙”大饼的独特味道。言传“易牙”是春秋齐桓公身边的烹调大厨,大卷饼的发明者;准备票戏的荣贝勒,带着儿子瑞明来到了海宁。陈龙套热情招待,瑞明早就听他阿玛(满语“阿爸”的意思)说,海宁的煎卷饼别有风味,吵着要尝尝当地的正宗口味。陈龙套赶紧吩咐厨子老马去做,并叮嘱:卷饼火候务必恰到好处,大饼至少要六层,炒鸡蛋用的韭黄和葱花一定得农户家刚采摘于地里略沾露水的新鲜菜蔬。瑞明好奇,偷偷跟进厨房,非要亲眼见识一下海宁卷饼怎么个煎法。他见马师傅熟练地将豆绿色的卷饼切成两寸长、一寸宽、三分厚的扁块,而后小心翼翼地放入平底的铁锅里,淋上温茶油再用文火细细煎制,煎出来的卷饼果然上下各一层金黄的油嘎。他看得兴奋,但不明白海宁人为什么爱吃这种东西,马师傅原本是sū zhōu近郊马家村人,对老宁沪的风俗也不甚了解,正不知如何回答,恰巧洪福一脚迈进来。瑞明见他衣着不甚讲究,人却透着一股机灵,便上前与他互问了名姓。洪福不知这小贝勒是多大的官,只觉得瑞明胖乎乎圆墩墩的,长得像前清宫廷画师--陈洪绶画上的娃娃大哥。“你说这怎么回事?”瑞明指着煎好的卷饼,又回到了刚才的问题。洪福一笑:“告诉你吧。这每年的二月二呀,玉皇大帝都要派大大小小的龙来人间降雨,可这龙也有懒的也有勤快的,到了北京的就勤快,所以你们那就用猪头肉给它上供,可到我们江南海宁来的就是条懒龙,所以我们就先用热油煎煎它,让它别犯懒,打起精神来好好下雨,保证咱这儿庄稼丰收。”“哈哈,有意思。看来你这肚子里还真有货。”瑞明开心地用小拳头捅捅陈洪福的肚子,道:“你小子头前带路,俺们倒要尝尝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