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

第265章(2/2)

!因此,作为主管我大明刑名之事的三法司的责任重大;你们是朝廷治理民众、管理民众,是民众维护权力和利益最基本的手段。故刑名之事清明,则我大明之政事也算解决了一半了!”

    “刑部、都察院和大理寺是朝廷掌管司法事务中央机构。刑部受天下刑名,都察院纠察,大理寺驳正。太祖如此安排本来是为了慎重刑狱而使三法司相互辅正,防止三法司相互推诿而无所责成。但先皇‘无为而治’,你们三法司便有所出入,渐渐地不安法定程序办事!常常是以什么条绪繁多,或一事两端,可轻可重如此办事岂不是枉顾国法于不顾吗?”

    说道这里张朝从桌子上拿起一份奏折继续说道:“本王这里有一封前大理寺卿刘玉上给先皇的一道折子。虽说言的先皇年间的事情,但本王细细读来折子所言之事到今天也还存在。刘玉在这道折子中言:‘刑部近年以来,问理刑狱,多便己私,不体朝廷钦恤之意。每遇强窃盗及人命重囚,不问虚实,辄加严刑苦讯。又有经本寺审讯,题奉钦依法处决者,吩咐狱官,私刑谋死,诈称病故,不得明正典刑。’。本王刚刚选取并读给诸位所听的这段不知诸位有何感想呢?”

    张朝环视四下笑道:“诸位平常不都能言会道吗?今日怎么一个个的都像斗败的雄鸡一般,个个都蔫头耷脑的呢?而本王这里还有一封折子,是前刑部尚书毛凯所写。我想诸位也听过毛尚书折子中所言之事。还有就是刑科给事中许天琦所上的折子。二人在他们的折子都言说了当今刑名的种种乱像。许天琦,许科长你就来给本王与诸位大人讲讲你在奏疏中所言之事!”

    被张朝突然其来的点名,刑科给事中许天琦还没有反应过来;却发现一本折子又自己的身后递到自己的面。而此时张朝拿着他的折子正好站在他的身后,许天琦赶紧起身从张朝的手里接过自己写给朱载垕的折子目送张朝回到自己的座位上;见张朝挥了挥手示意他开口言事。

    许天琦看了看自己的折子,对张朝的这一举动有些不明;但从之前内阁传出的消息当日张朝在与内阁商议京察之事时,张居正曾就自己的折子中所言之事讲叙于他听。而王爷听张居正言说之后,勃然大怒拍了桌子。而今日再次让自己言说自己所陈奏之事又有何意呢?

    此时许天琦也考虑不了那么多,只得将自己所奏之事再次言说道:“臣给皇上上奏曰:今刑狱之滥,其源有六:一则有司秉承上官意指,shā rén媚人;一则倾任书吏因公行威,舞文折律;一则以脏罚为名,多受民词而阴济其贪;一则于誉悦名之士,务苛察刻深谓之风力,虽心知其冤而莫之省;一则以威严恐吓,令民诬服而不敢诉;一则长吏教化不先,而使民弃仁义而死财利!”

    听闻许天琦将他所奏的六弊言完,张朝挥了挥手示意其坐下,看着刑部尚书葛守礼道:“本王知晓葛大人新掌刑部,可能对着刑名之事还没有什么深的体会。不过,这前尚书和许科长所写的奏疏;本王就借于尚书大人看看。本王之前也以言说过,这刑名之事乃国家社稷最重要的事!而刑名之事是百姓最基本最后的保障。这刑名之失,则百姓失去了最后保障;转而百姓对朝廷也会失望。你们都是读圣贤书入仕为官的。也都明白什么是得道多助失道寡助的道理。你们要知道我大明最根本的东西是什么?不是你我,而是广大的百姓。水能载舟亦能覆舟的道理不用我给你们说教。”

    “从整个司法体系的崩坏,我想在坐的诸位比我看得更清楚这背后的利益关系。想想前大理寺卿刘玉所言本王可谓是毛骨悚然冷汗直流。一个死刑之人本应明正典刑,但却能以病故之名得以逃脱刑法之责。想来这屈打成招蒙冤受屈之人也不会在少数。明日,本王便上书皇上责成三法司成立一个特别小组对近年来司法案件进行重新审查;期望能查察有司衙门将其中的冤假错案重新审核;并追究有关官员的罪责!”

    “本王在此再次与诸位言说法制乃朝廷统御万民最重要的制度之一,法制也是国家政治制度的基础制度。根基败坏了,是会动摇上层建筑的。如不大力整治我大明就会有覆灭之危!望诸位不要等闲视之!”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