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
啃文学网 > 历史军事 > 一六二二 > 一八一节 勤王大军

一八一节 勤王大军(2/2)

   卢象

    名秦明韬当然听说过,明末是个将星云集的时代,而疑是其中最璀璨的几颗之一。明末的乱中,卢象升率领一手打造的天雄军南征北战,是苦撑这大明残局的支柱之一。听到卢象升也开始崭露头角,秦明韬突然觉得前路又多了些艰辛,不禁点头说道,

    “大明朝气数未尽。”

    中军正在前进,两名参军府文吏骑马从后面飞骑追了上来。

    “殿下!咨议!京畿细作回报!”

    “三月二十七日多尔]率三千骑攻击武清县,天津卫诸军万余人北上阻拦,双方激战于大河屯。多尔衮骁勇,卫所诸将不敢上前迎战。唯有一个文官率三千人死战不退,卫所诸军得此空隙四下围住鞑虏。”

    “鞑子被围后击天津右卫打开缺口率军退回开平中屯卫。此战鞑子伤亡百余人,卫所也有数百的死伤。”

    李锦熙点了点头,说道,“如迁安已陷,鞑子正围攻永平估计是皇太极牵制天津诸卫的动作…哪个细作报来的?赏他白银百两,让他再探。”

    那文官点答应了,正要把细作的军情信交给李锦熙,却听到东王问道,

    “那个死战不退的文官叫什么?”

    两个文吏不记得了,翻看了手上信件才抬头报道

    “名府,卢象升。

    ”

    ……

    弘治十三年,大士刘健上奏说,“晚朝散归后,天色已晚处送来的文件往往积压内阁,来不及处理,如有四方灾情,各边报警灯事务,就有耽搁的可能。”于是孝宗弘治皇帝便下令,除早、晚朝之外,每日两次在平台召见有关大臣议事因此便有了“平台召对”这样一个朝参方式。

    但之后明朝皇帝,基本上连早朝都懒得出席,更不必提晚朝和“平台召对”了。不过到了崇祯朝这个情况变了,勤于政务的朱由检时常在平台召见国之重臣。

    杨鹤出抚甘陕之前,崇祯是在这里送他的。袁崇焕被斩之前祯是在这里见他的。

    曹文诏刚到达云台门前时,看到延绥总兵和宣大总督都已经到了一拱手道:“二位别来无恙,这也是接到皇上宣召的旨意了吧?”

    在崇祯钦点的当红猛将面前二将不敢怠慢,宣大总督张宗衡拱手答道“正是,我二人镇守等京近,得旨后率军赶来,已扎营城外半月了。一直等到曹将军到,今日才接到天子宣召之旨。”

    这话里有些自嘲的意思,曹文诏笑了笑,昂然答道,“将军笑话曹某了,我从临洮赶来,距此足有两千里路途。虽然在下一路驰骋也着实费了数月才至。此番鞑子肆虐京畿,我等当同心协力为国效力,扫平贼寇。”

    三人在门外客套了几句,宣旨太监走了出来,“皇上传召,宣三位入内议事。”

    两个总兵对视一眼,都拱手朝曹文诏说道,“曹将军先请!”

    桌案上摆放着一堆奏折,但这时都被合起来堆在一边。三个总兵行礼后被赐了座,这也算是殊荣,三个总兵受宠若惊,屁股只敢坐下去一半。

    崇祯这些天被丢城失地的消息折磨的焦头烂额,这时看到曹文诏就像看到救生圈一样,点了点头就直奔主题,

    “如今现在直隶烂,诸位为国之干城,决计如何平贼

    这话问得空泛,让人不太好答。这种战略性的问题多该由皇帝定夺,或者由兵部尚书决策,三个总兵不过是统兵将领,考虑全局进退的话实在是专业不太对口。三人都没有说话,倒是一时冷场了。

    崇祯脸色有点难看,眼睛在三个人身上扫来扫去,最后还是停在曹文诏身上。

    和其他将领不太一样,曹文诏在甘陕一直是吃独食,打起来狠得很,很少考虑友军策应之类的问题,倒是习惯于自己制定进退方略。正因为这么独,打得又这么好,他的官才升得这么快。

    想了想,曹文诏拱手答道,“末将以为,鞑子千里奔袭之下粮草最虚,如今山海关还在,鞑子只有喜峰口一线可以转运粮草,若断之,则京畿形势大有可图。”

    崇祯闻言眼睛便亮了起来,上下打量了番这个中年悍将,越发喜欢起来。崇祯颔首笑道,“我便知曹总兵有计。”

    崇祯实在是对捣浆糊的孙承宗烦不过了,慷慨说道,“我有意以曹文诏总督京师外诸兵马,统一调度平此番贼患…诸位以为如何?”

    曹文诏在甘陕确实打出了名头,几次用计大破敌军,倒不是只会冲锋的苦主。其他两个总兵对视一眼,拱手答道,“皇上圣明,曹总兵勇毅而有智略,我等愿听其调度。”

    曹文诏还要推让,崇祯已经把秉笔太监王承恩叫了进来。这小公公刚好和在座的延绥总兵王承恩同名,忍不住多看了一眼。

    崇祯意气风发地站了起来,大声说道,“赐三位总兵御馔貂裘,以示嘉奖进取之意!你去和首辅说,朕要封曹文诏为左都督,总督京城外北直隶诸军。”

    “勤王之师已至,此番朕要一举讨平小贼黄台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