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

第四章 总结(1/2)

    第四章总结

    双女山下,岭南道行营的中军大帐内,气氛是凝重而压抑的,除了泉州道行营的水军将领之外,此次南征的周军将领济济一堂,直面着大军进入岭南以来的第一次重大挫折。(赢q币,)

    在一场战斗之中就伤亡了一个多指挥的兵力,的确是大军进入岭南以来的第一次,然而并不是周军进行统一战争以来的第一次,甚至都不是郭炜登基以来的第一次了。

    郭威时期的战争就不提了,一则时间太过久远,在场的人里面就没有人曾经在当年承担过某个局部的全面工作,因此缺乏全面具体的认知;二则除了东征慕容彦超之外,当时还真是没有打过太多仗,刚刚开国的太祖还是以休养生息为上的。

    世宗郭荣是在大周内部治理初见成效之后开启统一战争序幕的人,高平之战就不必说了,一开头士无战心的右翼侍卫亲军迅速崩溃,伤亡的人倒是不算很多,但是投降北汉军的就远不止一个指挥;然后是征伐淮南,在寿州围城战的时候,刘仁瞻多次出城逆袭,有些时候给周军造成的伤亡也不止一个指挥了;而史彦超亲领效顺军在追击南唐军的途中被林仁肇伏击,则不仅是伤亡接近一个指挥,还折了一个节度使;至于私自行动的西南面水陆转运判官李玉带着两百个士卒奇袭蜀边,结果只是弄了个全军覆没的结局,那都算是一场小败。

    即使是在郭炜的手下,禁军经过了更加全面的整训和换装,在一场战斗之中的伤亡就超过了一个指挥的兵力,这种战斗却也并不鲜见。

    北伐幽蓟无论是在战略上还是战术上都应该算是一场大胜仗,无论是奇袭、攻城还是野战都打得酣畅淋漓,然而在对契丹骑兵算得上完胜的高梁河之战当中,周军的总伤亡怕也有一两个指挥了。

    当然,最惨烈的损失还是出现在定远军和伏波旅驰援吴越的那一战里面,在獐湾阻击战的时候,定远军和伏波旅各一个指挥全灭,还顺带着阵亡了两个军都指挥使,可算是惨痛之极。

    和这些挫折甚至是败仗比起来,在进攻当中伤亡超过一个指挥,阵亡了一个刺史,而且也只是进攻受挫,又不是真的就败下阵来了,其实算不了什么大事的。(赢话费,)

    问题就出在大家的心理预期迥然不同上面了。

    高平之战,说实话当时除了郭炜是真有一点信心之外,从郭荣到普通的士卒,可没人敢说对获胜有什么信心的。郭荣那是因为处在他的那个位置上,还有当时那样微妙的局面,就算是再没有信心都得硬着头皮亲征,还要努力显示自己的气定神闲,至于其他人,冯道的冷言冷语和樊爱能、何徽的临阵脱逃就是典型代表了。就算是郭炜有信心吧,可是他那个信心纯粹就是来自于“已知的历史”,即使是这样,他不还是在东京城里面忐忑不安的嘛,把信鸽、密信和斥候都优先用在及时查探和传递前线消息方面以备不虞,不就是“已知的历史”都不能给郭炜百分之百的信心么?

    至于征伐淮南,那时候的南唐可还是一个大国,一个刚刚才收取闽国和楚国的强国,刘仁瞻又是南唐久负盛名的大将,寿州更是淮南重镇,围城出现较大的伤亡并不出人意料。

    也就是史彦超的阵亡稍许令人震撼一些了,不过以效顺军的组成和史彦超的个人性格而言,这个结果却又不算是太意外,他那一仗纯粹就是大将把自己当作了前哨小军官,然后被人伏击灭掉了前哨,因此而连累得整个效顺军全面溃败。总的来说,招致这一战损失的原因主要是出在史彦超个人身上。

    獐湾阻击战的人员伤亡和将领损失无疑要比现在这一战沉重得多,但是当时驰援吴越本来就是应急之举,南唐对吴越的攻击是在运筹司的计划之外,因此拟定的一切作战方案都是草案,都是急就章,部队的准备不足是一定的,从战场全局到局部的寡不敌众也是一定的,所以两个指挥的全灭和两个军都指挥使的阵亡固然是震撼了一些,但是也不算很出人意料。

    现在的这一战遇挫可就不一样了……

    征伐岭南的计划,运筹司都不知道已经做了多久,也不知道做了多少份预案,各种物资筹备和军队准备不可谓不充分,郭炜敲定的战争发起时机也不可谓不恰当,周边的环境不可谓不好,全国给予岭南道行营的支持不可谓不强力。

    而且要紧的是,南汉军的战力比南唐军大大不如,也就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