萧杨的手下将士,每个人在军中,都有他固定的位置。当然,萧杨、四曲长、二十屯长是例外的。
撤退的军令一下,文聘、阮列略微示意一下,一千官兵,立刻各就各位,跑到了自己应有的位置上去。
还没等下线黄巾军反应过来,一千官兵,已经有条不紊地向后面跑步撤离。
不动如山,侵略如火。南阳的这两千将士,离这史书上的精锐,明显还有一段路程要走。但此次执行撤军的命令,萧杨觉得,每个将士,都已经做得相当不错。
或许,是每个人的心中,对危险的反应,都有种野狼般的敏捷吧。
这种敏捷,让一直在战场上观看自己属下,在上了真正的战场后,看谁是最灵敏最有应对力的萧杨?大为叹服。原来仔细看来,当军官的,毕竟比当兵的,反应要迅敏、快捷些。
千军易得,一将难求。如果说南阳的士兵还没完全达到精兵的要求,那么萧杨手下的四大曲长,二十名屯长,离名将的距离,则差得更加远了。
但是,看了这次两名曲长、数十个屯长在几瞬间的反应动作后,萧杨觉得,自己军中,还是大有人才可以挖掘出来的。不过,那些人,离自己心中名将的地步,还是差得远了。
不说别人,就是萧杨与文聘,也还没达到名将的地步。这点,萧杨心里,有数得很。
不过萧杨没有气馁,从来没有。不是说饭得一口一口的吃,路得一步步走吗。名将,也是由普通的士卒,一步步在战争中积累军功,积累经验,才成为所谓的名将的吧。
对于成为一代名将,萧杨自信得很。
手下的将士多了,够自己挥霍的枯骨多了。久而久之地挥霍,自己也就顺理成章中水到渠成,成就一代名将了。
更何况,萧杨觉得他自己的潜质实在不错。就拿今天自己布置的这布阵、设伏、迎战、撤退、引诱来说。萧杨觉得自己,自己是在是有成为名将的潜质的。而且,穿越来此,这也是必须的。
只是,萧杨还是没有算到。自己安排的这一切,有一个巨大的漏洞在。看来,一代名将,还不是那么想当就当的。
诸葛一生唯谨慎。那样的绝代智者,每次遇到事情,不管事大事小,都是千算万推,亲力亲为。唯恐那个环节上漏算一点,就造成崩盘性的大折损。也是如此心思,谨慎的他,才没采取魏延的“奇袭子午谷”的谋略。谁又能说?真正做起来,魏延的计策,就能够成功呢?
萧杨没有料到,文聘也没有料到,没有提醒。南阳的二千将士,在事前,没有一人料到。
萧杨、文聘亲自断后,朱绶的一曲五百精兵,加上胡广的二百弓箭手,小心翼翼地,变战边撤。
因为有弓箭手在,也因为下线黄巾军,在见识过几次弓箭的威力后,终于求生的**战胜了升官发财的**。他们追赶、尾随的速度、距离,始终离南阳兵,有那么一段路程。
大军撤退,大概快半里路后。萧杨望着慢慢追来的黄巾军,心中已经大定。心想,再过一会,自己的大军就已经全部脱离危险地段了。只要到了周翔用计的地点,自己就有几种应对的选择了。再不用这么提心吊胆地怕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