萧杨的南阳军,这时就像漏网的鱼,左游右摆,就像游进大海。看在黄巾军的眼中,仇恨与军功,同时涌上了胸中。
这个时候,追在最前面的下线黄巾军,心中想的就是:彭帅的主力精锐,都这个时候了,为什么还没追上来?
嘿嘿,只要我家大帅的精锐追了上来?这点官兵,还不够他们塞牙缝的。
只是他们没想到,时间是最奇怪的爱人。度日如年、度年如日。说的都是时间,同一个东西而已。
从下线黄巾军与官兵交手,从萧杨手下的弓箭手射出一轮箭矢,到萧杨下令官兵撤退。以及到官兵撤离战场,弓箭手再次射箭阻敌。
这看似纷纭复杂,说得不清不楚的事,其实不过是发生在一炷半香两柱香不到的时间内。
这么短的时间,彭脱就算反应过来,也得下各种命令来应对。
彭脱是下了一道军令。只是慌慌张张中,彭脱的那道军令,实在没起到应有的作用。
叁万大军,是分左中右三个方向追赶上来。不说他们本身就差一大段距离追不上。就算是同地追赶。只要南阳兵不与你返身交战。你追在后面,死死咬住,又有什么作用?
望着即将远去的官兵,彭脱气得吹胡子瞪眼睛。马鞭不停挥舞,口中不停催促将士,鼓励、辱骂他们追赶上去。
步兵,已经是不可能追上了。
正在挥舞马鞭的彭脱,在双腿夹了一下他座下马腹之后,突然福至心灵,哈哈狂笑起来。
狂笑来的快,止得也快。
恶狠狠将身边心腹一瞪,彭脱大声下令:“快点,去通知杜头领。让他集合骑兵,绕到官兵前面去。记住,不要他杀敌,只要他阻住官兵逃跑的速度,就算他立了大功。”
步兵追不上,就用骑兵去追,这是最应该被想到的。
只是人的思维,并不是最应该被想到,最容易被想到,说想到就能想到的。
彭脱手下,黄邵与何曼两位头领,都是统帅一万大军的将军。
一万大军,在官兵那边,底下就得设十名校尉(中郎将、司马、都尉相等的军衔)二十名曲长,一百名屯长。屯长,在汉朝军制上面,已经被明确记载进入了将军的视野。已经属于一名堂堂正正。威风凛凛的军官了。
叁万大军,黄巾军的主力精锐,又有多少人才在?可在这短短的时间中,大军被堵在后面,前追不得。这个时候,又有谁?在一下之间,想到骑兵阻敌的计策。
有时候,所谓的名将,所谓的妙计,不过是一念之间,突然的灵感而已。
彭脱身旁,两名骑马的亲卫,在彭脱的授意下,飞纵而出。边向前打马,边扯开嗓子,大声叫喊杜远起来。
不一会儿,战场上面,有马骑的黄巾军的骑兵,以及那些骑上战马的军官(此时,黄巾军的校尉级别的军官,还不能人手一骑。只有那种能力突出,被彭脱点名了的,才有战马乘坐。)纷纷知道了彭脱的军令。
众骑纷纷纵马前去。不一会儿,就已经赶到了南阳兵的身前身后。
ps:话说,有推荐票不?
;